杨倩,来自宁波的“00后”选手,在东京奥运会先是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的冠军,摘得本届奥运会首金,随后又在混合团体比赛中,和另一位选手搭档再次夺得金牌,成为一名双金运动员。
人们对杨倩的首金和双金赞不绝口,对她的另一个身份也羡慕不已,这位21岁的姑娘还是清华大学的大三学生。既能保持世界级的运动水平,又能进入中国最知名的高校学习,杨倩的成绩离不开体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
摘金夺银离不开体教融合育人理念
翻看杨倩的履历可以发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杨倩就凭借自己出色的天赋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后来她成绩不断提升,15岁时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获得了第三名,当年即入选国家青奥队。2016年,杨倩被特招进入清华附中的射击特长班。
进入清华附中后,在高强度的训练之余,杨倩还要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因为想要成功进入清华大学,即便作为体育特长生,录取分数也不低。最终,杨倩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成绩,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大学前两年,杨倩成绩中国民生网一直很好。虽然为了备战奥运会,学校允许她休学一年,但她的课程仍然没有落下。
能在奥运会赛场上获得金牌,既源于其自身过硬的实力、赛时稳定的发挥,也离不开清华大学多年来“体教融合、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
据了解,复建于1999年的清华大学射击队,由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共建,实现与国家队在体育、教育资源及信息上的共享共融。学校为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清华射击队队员也能得到国家队专业的指导和培民生时报训,张恒、王义夫、肖俊、单红、张秋萍、高静等一批教练先后执教清华班。此外,清华射击队还与清华附中形成了贯通式培养模式,通过在各地中学或比赛中选拔好苗子,使其更早进入清华附中学习并兼顾训练,保证竞技人才不断输出。
可以看出,清华射击队“与国家射击队相融共建、与省市队合力发展、与附中一条龙培养”的体教融合、共建双赢模式,已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专业理论、文化知识提升运动员整体素质
在本届奥运会的中国军团名单中,杨倩的学生身份并不是个例,出自大学校园的选手已然成为一个群体,其中不仅有本科生,还有不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有像苏炳添这样的大学副教授。当然,他们当中也有不少摘金夺银的选手。
在奥运会女子跳水3米板上连得双人赛和单人赛两枚金牌的施廷懋,就是西南大学体育运动专业的博士生。据她本人介绍,参加完奥运会,她还要继续撰写博士论文,论文的主题就是研究自己如何能获得3枚奥运会金牌、6个世锦赛冠军以及4个亚运会冠军。“当我的导师和我确定了研究方向后,一开始觉得有些好笑,等着手准备了,才发现真的很难。”她说,“因为这里涉及的学科太多了,不仅有技术训练,还有运动医学、人体医学、运动恢复、运动心理学等等,一点不比训练轻松。”
来自西南大学的奥运会奖牌得主不止施廷懋一人,男子举重67公斤级冠军谌利军正在攻读西南大学的硕士学位,女子举重55公斤级银牌得主廖秋云是他的研究生同学,上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本届奥运会男子68公斤级铜牌得主赵帅去年拿到了硕士学位,目前正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另外,该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张民生时报网湖南频道亚雯,还获得了羽毛球女双的铜牌。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郭立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几位学生都是通过运动训练、单招考试考入了西南大学。他表示,在招生的时候,西南大学的教练和专业老师善于发现人才,在这些运动员还没有成为最顶尖或者最优秀运动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学生,然后动员他们报考西南大学。
据了解,施廷懋、赵帅等几位学子都是在西南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以后,随着专项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提高,在大赛中显现出优秀竞技水平,才入选了国家队。“培养一位优秀的奥运选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多层次、多方位的努力。”郭立亚表示,西南大学主要在专业理论、文化知识方面对这些中国民生网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专业技能方面,更多是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队教练培养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郭立亚说,在培养方面,西南大学将运动训练专业作为特色,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专业训练,另外还有一些相关政策措施,让他们能够既保证专业训练,又保证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真正实现体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3到6年的弹性学制。
从清华大学和西南大学的成绩可以看出,这些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不是对他们的学习和训练简单做加法,而是以学促练中国民生时报社、深度融合。
体教融合有望成为中国体坛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本届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惊人成绩闯入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目前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他就是暨南大学自己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而苏炳添的公开课,是暨南大学选修课里最难抢的课程之一。
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军团当中,大批在校生成为中流砥柱,“学霸”们的身姿在赛场上闪耀。宁波大学的举重冠军石智勇、浙江大学的短跑名将谢震业、苏州大学的羽毛球选手何冰娇、湘潭大学的羽毛球选手贾一凡、北京师范大学的女篮队员邵婷,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赛艇选手陈云霞与张灵,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在奥运会上出镜率最高的高校是被称为“冠军摇篮”的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共有48名学生出征东京,参加22个项目比赛,其中就包括铅球冠军巩立姣、女子重剑冠军孙一文、里约奥运会金牌得主竞走运动员刘虹、乒乓球国手刘诗雯、跳水选手曹缘等名将。
这些“学生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的成功,是体教融合的典型范例。通过体教融合模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有望成为中国体坛重要的发展趋势。(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