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数据让我很惊讶。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数据陆续出炉。
来源:网络
与二三线城市人口相比,2021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口增长总量仅比12万+过去10年年均增长少十分之一。,
除了新增人口的减少,净减少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既有人口的不断流失。
谁输了?
是媒体一再渲染的逃离北上广回归农村的都市美景吗?还是隔一段时间就从社交网络出来的财富自由之王?还是频繁被不友好的城市规定辞退的农民工?
与这些被聚光灯无限关注的群体相比,我观察到了一个沉默但相当庞大的群体,他们正在毫不犹豫地悄然离开一线城市。
——他们,就是30岁的男青年。
30岁的年轻人,应该还是年轻人。
他们大多在90年前后出生,在三十而立的年纪晃悠。
如果二十几岁就可以自由尝试,无论是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下,还是在从小父母和环境灌输的期望下,三十岁应该是一个男人在支棱起床成家立业的年龄。
与同龄的女孩子相比,他们所受到的社会审视,家庭审视和自我审视,也更加严苛和犀利。
来源:《超脱》
正因如此,很多男青年被推到了30岁这个关键的人生节点,做出了是否离开一线城市的重要选择。
有人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有人是因为买不起房、还有人是因为找不到对象……
不管是哪种,归根结底,都是没法在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诱惑与欲望的大城市落地生根。
但是扎根一线城市哪里那么容易?
我的一位读者何俊,告诉我,去年他30岁时逃离了深圳。
22岁毕业后,他带着梦想去了深圳,希望在这里找到金子。
学历低,他确实敢打,从房产中介到连锁餐饮再到跨境电商。
/p>
之前也确实赚到了一些辛苦钱,但20年受到疫情影响,他投入全部资金做的跨境电商业务,几乎血本无归,还欠了不少外债。
他尝试着再回地产行业打工还债,没想到21年开始,房地产又受到重创,公司频繁裁员,自然拿他这种刚来的首先开刀。
8年深圳的闯荡,何俊说自己什么都没留下,没房子,没女友,甚至除了工作上的一些关系,也没什么朋友。
图源:《小丑》
毕竟,这些年,他的人生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没跟这个城市建立起情感连接,何俊这样总结自己的深漂生活。
接下来要怎么办,何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尽早退场,趁着还年轻,或许还能在老家长沙寻到另一条出路。
去年回家后,他先去各处旅游散了散心,又赖在父母家躺了三个月,老妈经常一边给他做饭一边问他,对下一份工作有什么计划?
“我就像一个刚离婚的人,被催着去相亲,只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何俊的境遇并不是个例。曾经有媒体做过一份街头采访,问很多女性,30岁男性应该有多少存款?
“几百万吧。”
图源:上海BANG
所有人的回答千篇一律。无论在女性眼中,还是在社会大众的目光下,30岁的男性,都应该立业了。
有一份可以赚到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有明确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影响力,这才是一个男人所谓的“稳定”和“成功”。
为了这份成功,很多热血青年都前赴后继奔向北上广深,却忘记了一线城市最大的特点:
有更多的可能性,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可能性大到,不出几年,就有人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变成身家数亿的上市公司高管。
不确定性也大到,很多人把青春都留下了,人近中年却依然难以在这里安身立命,甚至没法拥有一个自己的家。
图源:《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学历贬值,竞争内卷,心态焦虑,在残忍的大浪淘沙规则下,时刻都在给没钱没背景又没稳定工作的30岁男青年发出通牒:
你继续留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30岁还在谈梦想丢不丢人啊?
你怎么能只想自己不顾父母呢?
好吧,承认某些事情(比如买房和落户)是自己力所难及的,无论对谁都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勇气。
而30岁,又给这份勇气加上了助力。
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能在一线城市留下?
90年出生的顾一,曾经也这么认为。毕竟学历高能力强,毕业就在北京BAT大厂做产品经理的他,职业光鲜,月薪2万多,养自己和女友都绰绰有余。
但一切却在小两口要结婚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恋爱多年,30岁谈婚论嫁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女友开始规划和顾一未来的蓝图,当然这个蓝图里最重要的就是房子。
图源:《甲方乙方》
可拿什么买房子?顾一和女友都没有北京户口,社保也没交够五年,根本就没买房资格。
就算公司能给办工作居住证买房,顾一私下里也算过一笔清晰的账:
在北京,位置还过得去的房子,均价都要每平米5万,购买一套90平的房子三口之家用,加上装修20万元,一共要470万元。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父母出首付,自己还贷款。可顾一清楚家里的情况,县城老百姓,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父母已经给哥哥在老家买房花了不少钱,他这几百万首付,是要把父母吓坏的。
让女友家出钱?面对女友父母审视的目光,顾一根本没底气开口。
在房子这个现实问题面前,他第一次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必须承认,结婚需要稳定,置业才算安家,这是社会流传的传统观念,也是千百年来对男性群体默认的要求。
爱情、婚姻、孩子、家庭,哪一样不需要房子庇护?可一线城市无比高昂的置业成本,又有几个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
图源:《不结婚》
怎么办?
反复拉扯反复权衡下,顾一选择了离开。
利用假期把几个重点二线城市考察了一遍后,他选定成都作为下一个目的地。
成都离他家乡近,公司在成都也有分公司可转岗,最重要的是,成都的房价他能够得到。房住不炒的基调和灵活的落户政策,让二线城市上车难度小了很多。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又借了点钱,就能付上一套90平两居的首付。
凡事没有最优解,但总可以先找到个次优解。
回头看,对于30岁的男青年来说,焦虑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房子背后没有能支撑自己选择权的积累和资源。
毕竟一线城市里充满梦想,但更多30岁的男性,需要的是稳定的家庭后方,和坚持下去的盼头。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同样30岁,女青年离开一线城市的并不太多,男青年却一波接一波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
是因为男性没有女性优秀?
还是因为男性没有女性坚持?
都不是,起助推力的其实是千百年来的社会观念,社会规则和成功案例,所赋予男女在一线城市不同的留存概率。
这么说吧,虽然当今社会一直强调男女平等,但一个女人,想留在大城市,除了靠努力,始终比男性多一条退路——通过婚姻和情感关系,完成立足。
图源:《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所以一线城市的大龄女性比男性数量多的多,仅在北京,据说就有超80万的大龄单身女性。
她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除了梦想,除了机会,很多人始终仍怀着与优质男组成家庭的憧憬热切观望。
一旦愿望达成,她们就可以通过“爱情”和“生育”为一线城市贡献gdp,毕竟恋爱生子都意味着更多的消费场景,购房购车的需要,而一线城市欢迎这些贡献。
那为什么大龄女性宁愿单着,也不找大龄男性呢?
这么说吧,除了最优秀的前20%精英男,大多数不够优秀的30岁男青年,是根本无法进入这些女性眼中,直接就被她们所忽略的。
所以这些被无情伤害过的男性,逐渐开始理智地意识到,没有一定物质积累没法买房上岸,婚恋也难以开花结果,一线城市不可能是他们最终的归属地。
而选择退线发展,他们的能力和财力,对于那些条件差他们一级的女生又能产生降维打击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图源:《半泽直树》
我的师弟润石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5年前,他研究生毕业考上了北京公务员。工资到手一个月7000。
他老家在一个三线城市,父母都是普通老师,属于靠啃老永远别想在帝都买房那种人。
师弟当然不甘心,这几年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开始相亲,寄希望于找到一个条件不差的姑娘,两家凑凑首付把终身定下来。
他学历高,工作又体面,人也踏实可靠,周围来介绍的人排成了队。
师弟马不停蹄地相了半年亲,忍不住来找我诉苦。
“确实,别人给我介绍的姑娘太多了,但尽是超市收银员,服务员之类的本地姑娘。学历都是高中毕业,偶尔有个大专就是高学历了。”
“而且我一说家里一般,买不起房,人家见都没见就直接把我给删了。”
“你介意姑娘的学历么?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我问他。
“我当然介意,我读过不少书,也多少见过世面。想找同一个层次的姑娘,这样才能聊到一起。”
图源:《花束般的恋爱》
“能找到么?”
“没戏,人家压根看不上我们这些外地屌丝公务员。”
“现在这个状况,你想找的人看不上你,你又不能降低自己的标准,那就要认清现实,去一个能找到大把和你同一个层次的好姑娘的地方。”
这是我给他的建议。
半年后,31岁的润石通过选调回到了老家省城继续当公务员。回去第二年,我就收到了他的好消息。
他在老家省城买了房子,也结婚了。媳妇很漂亮,是当地大学老师,听说家庭条件也挺好。
总之是个美满的结局。
2022年,何俊在家乡开始了二次创业,顾一和未婚妻在成都买下了新房,润石在省城实现了爱情事业的双丰收。
我发现,越来越多30岁的男青年,正在考虑和已经离开一线城市。
因为被冷水泼过后,他们都开始明白,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早就变了,不再是你努力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选择本身才有意义。
图源:网络
观察一下周围那些在一线城市留下的外地男青年,你会发现,那些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差,大多数来自于二线省会城市和南方富裕城市。
所以说,真正填补了一线城市空缺的,其实是二线城市中本身家境就不错的那一波人。
同样,你去看看从农村进入三四线城市,从三四线城市进入二线城市的人,你我身边,也都有可复制可操作的典型范例。
可是,如果你想一次性实现从农村跨入一线城市买车买房,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梦想,那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
Mission Impossible。
时代变了,你再也不可能像你的父辈一样大跨步实现阶级跨越了。只有一步一步慢慢挪,才具备可复制的意义。
图源:《让子弹飞》
当然,这不只是中国的现实,甚至可以说,这在发达国家,早就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社会定律。
美国曾经做过一个社会流动性研究项目,他们发现:
在过去40年里,美国的年轻人中真正实现了收入增长和阶层跨越,跳出父母阶层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还有16%的人,在和父母同样年龄时,收入比父母还要少。
这也就是所谓的阶级反向流动,坠入了下一个阶级。
一个人如果出身底层,连升几级一次性跨入上层阶层,叫rags to riches,中文是“白手起家”,更贴切一些的翻译,是我们常说的“屌丝逆袭”。
在美国,只有4%的人,能够实现这样的逆袭。
你是那个4%么?
大概率不是的。
如果不是,你就没有活路了么?
当然不是。
当时代关闭了我们大跨步跃进的门时,总会同时开一扇后窗,窗外有更多不同的路,条条大路方向不同,但都有其目的地。
图源:《创世纪》
所以从本质上说,30岁男青年离开一线城市,也许有无奈,也许有遗憾。
但更多还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的顺势而为。
理智分析,权衡利弊,放弃执念,不自暴自弃。
当然,一线大城市永远纸醉金迷,永远机会遍地,也永远不缺来寻梦淘金的年轻人。
既然这样,不如就此,一别两欢,各生欢喜。
毕竟单向度的人生,从来就不值得任何人骄傲和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