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高考的临近,教育部联合中央网申处、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考生和家长要警惕,警惕受骗。
教育部发表
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
组织高考作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高考期间,不法分子经常在网上上传声称可以为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辅助考试”信息。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无线作弊器材的销售、使用等,都是严重的违法犯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销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给考生提供试题、答案”、“代替别人或让别人代为考试”是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指出,在高考、研究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的行为,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代考不是捷径,而是“绝境”
为了让孩子们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父母千方百计,不惜重金为孩子寻找“门路”,甚至找枪手替孩子考试。(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学生》)结果,人才变成了穷光蛋,后果非常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明确规定,“组织作弊”是“代替别人或让别人代考”,都是违法行为。而且替代考试罪是典型的大方向犯,刑法同时处罚考生和“枪手”双方行为者,有罪和法定刑都相同。
侥幸拿手机,考试作弊毁了前途。
目前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部分考生平时也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搜索问题、翻译等功能来辅助学习,提高效率。但是,如果在考试中使用手机作弊,就抓错了算盘,聪明反而被聪明误认为。(莎士比亚)。
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考试过程中使用通信设备的人在考试中作弊,届时报名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使用作弊器材、资料严重,教育行政部门下令暂停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承认官方标志,不要相信“传闻”
每年考试前,网络上都有大量相关信息传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眼球,通过注册山寨公共账户和传播非正式来源的“小道消息”谋取利益。
据中央网络通讯社《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报道,任何单位或个人登记和使用的网络用户账号名称都不允许出现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情况。公共账户生产经营者不得恶意伪造、仿造或盗用组织机构及其他公共账户制作信息内容,不得篡改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将依法严肃处置。
不要相信虚假宣传,小心受骗
考试“包装保险”、双重晋升、XX日属性,或者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讲座、“一次性合格”保证。这种口号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中,使很多父母相信是真的,但事实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能包括以下内容:(1)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合格证书、对教育、培训效果的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承诺。(2)明示或暗示有关考试机构或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加教育培训。(三)使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受益人的姓名或形象进行推荐和证明。
网络诈骗要去,高考答案买不到
每年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出售所谓的“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度很高”、“违约退
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
教育部公布
2022年高考举报电话
近日,教育部统一公布教育部以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2022年的高考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