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凌晨3点,钟依雯独自对着眼前的文档。她21岁,大四,正为一篇公关文焦灼,领导都已入睡,她只想着,完蛋了,天亮也交不出,挫败积压心头,她突然哭出了声。
那是今年1月,钟依雯刚抓住一个难得的机会,在一家知名户外运动服饰公司的市场部实习,还为中英交杂的专业术语发懵、写个会议通知都斟酌不定的她,直面堪比正式员工的工作强度,“疯狂掉头发。失眠,每天晚上梦到被她(领导)骂。”
但为了转正,她熬着,直至4月底,上海封控近一个月,居家办公的她收到通知:受疫情影响,门店缩紧,所有的HC(预计招聘人数)都锁掉了。
“当时死认这家公司”,没有着落的她,不得不重新投入找工作的大潮,参加已临尾的春招。
这个因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各行业裁员再添“未知”的就业季,顶着规模、增量均创新高的记录: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67万人。
而像钟依雯一样,在春招后依然挣扎的应届生,并不在少数。考研、考公失利,没能“上岸”的他们,在错失秋招与实习转正机会的紧迫中,要扛住的,或是更为严苛的考验。
【以下是她们的口述:】
钟依雯,21岁,上海一本院校,商务专业
“受疫情影响,所有的HC都锁掉了”
“签灵活就业,自主就业的(同学)非常多”
如果一开始就清楚职业规划,就不用做无谓的实习。
我实习挺早的。大一做HR。大二在证券公司,做的类似销售。去年大三,觉得广告行业好玩一些,就去试一下。以为要做创意输出,其实做的是电商运营,跟数据打交道。
今年1月,我到一家运动品牌的市场部实习。领导说团队很缺人,问我是不是为转正来实习的,我明确表示想留下来。
在这个行业,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甲方市场部,机会非常难得。
团队人比较少,实习生当正式员工用,他们就需要来之即能战的人。
第一天去,领导说写两个方案,现在3点30,你4点之前给,我连产品是什么都不知道,一脸懵,硬着头皮上。最后就写了一坨屎。在乙方公司,实习生做一个项目,会给很多培训资料,还有网课。甲方就直接让你上手干,不断试错才成长。
像写会议纪要,会议不允许录音,专业名词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领导就会经常反问,怎么不知道?问多了,我也会想,我怎么不懂呢?会这样质疑自己。
他们以工作结果为导向。那段时间,我也是疯狂掉头发,失眠,每天晚上梦到被领导骂。一周实习5天,双休也要盯着项目,拿着这么一点实习工资,干的真比正式员工还多。
(有次)负责对接一个宣传公关文,对面也是一个新人,思路一直不对,稿子晚上8点对完,完全推翻,领导说明天要。一直到凌晨两三点钟,还在改稿。完蛋了,交不出来,自己在房间里哭,很挫败,想着这次稿子弄完不干了。后来睡了一觉好了。
自己一直坚持,潜在想法是,能学到东西,抵掉不好的情绪,公司很多实习生都是转正留下的,他们可以做到,我觉得我也可以。
这个工作强度非常大,我没时间、也没精力再去投(其他)简历和准备面试。
实习一两个月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问领导,我表现怎么样,够不够资格?她一直给我反馈,公司线下业务较多,有机会转正,也多次和老板为我争取HC。
疫情居家办公后,稍微清闲一些。(但)网上有很多大厂裁员的消息,就有预感,就业形势会很紧张。
(结果)在家时领导明确告诉我,受疫情影响,门店缩紧,没有(HC)了,不止这个部门,所有的hc都锁掉了,我问其他实习生,也是被迫离开。
收到通知后,我跟我姐打电话,爆哭,做了那么长。
当时死认这家公司,都没参加春招,这点其实很不好,5月底离职,已经很晚了,好岗位,好公司也少,(只能)刷到招聘就投一投(简历),每天有个七八封,主要还是投市场、广告。
面试一个大厂客户运营(岗位)时,都走到三面了,让我做一个竞价广告分析,但(过去在)市场部(这)都是交给供应商,问到专业性问题,我不清楚,讲得乱七八糟。面试10分钟左右就结束了,我就觉得凉了。那应该也是一场压力面,但我没顶住,还挺挫败,再努力一点,说不定就抓住机会了。
我也有投社招,一家竞品公司的,招电商运营,最后(他们)选择了有一年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还是走校招比较有优势。
我甚至投了销售。(一共)参与十几场面试。比较有把握的就是销售,好像面一次就能过一次。但是初期销售,可能没机会学一些技术,所以没入职。
辅导员就说,朋友的公司能不能盖个章(先签三方协议)?先让学校好生存下去。
(那时候)签灵活就业,自主就业的(同学)非常多。
我就考虑要不再读个研,逃避一下,读研也是就业率,也算有着落。
我申请了国外研究生,拿到offer(后),打算去法国留学,学市场营销,最迟6月17号入学,但我就想卡这个时间点(等offer),再试试看。
后来收到北京一家市场公司的offer,也是熟悉的领域,家人说去锻炼一下会比较好,就决定去了。
我已经在江苏隔离了几天,江苏这边正好没星号,现在进京,需要在不带星、没新增病例的地区隔离14天。
如果真的顺利入职,工作了一两天了,我可能会有一些感触,现在就是不确定,不确定之后能否顺利进京,顺利入职,反应也比较迟钝。
唐梦琦,22岁,上海985院校,新闻专业
“我知道考985高校研究生有多难”
“春招的竞争很严峻,今年互联网都在裁员”
2月21号查考研初试分数那天,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工位旁边是跟我一样的大四实习生,往年她考的学校,复试线在340分左右,她371分,开心得直转圈。我考了386分,(但)很沮丧,一定考不上了,(因为)试卷简单了很多,后来才知道,(我考的学校)分数线涨到了400多分。
虽然过程比结果重要,和朋友聊天也装不在意,但听到电话另一头妈妈的关心,我还是忍不住哭了。我是去年6月决定跨考心理学,学心理学是我一直以来的初衷和兴趣,当初因为高考分数错过。这辈子不去为梦想奋斗一次,会比较遗憾。大学四年,我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考研的半年,很充实、纯粹,每天学习,只为上岸。
身边很多人也考研。我知道考985高校研究生有多难,考不上,必定面临就业问题,所以做两手准备。
当时秋招,先去摸一下面试流程。投了8份简历,全是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职位,但我重心还在考研上,只花了一点精力改简历。结果3场面试,前2家一面就被淘汰了,人家问对公司、职位的了解时,都答不出。
最后一家,我去了现场面试,二三十个人,很幸运,三轮面试全部通过,三四天就收到offer,月薪1万多。我真的特别纠结,接了,考研失败也不用去春招,朋友也劝我用它保底。
但我想,如果考研上岸,毁三方协议是很不负责的,而且我怕接了offer,考研就不会拼尽全力,所以就拒绝了。我妈也讲,我没好好准备,都能找到工作,春招肯定也不用愁。我当时也这么觉得。
现在回想,后悔,春招真的太惨烈了。
本来春招的竞争就很严峻,今年互联网都在裁员,如果他们秋招招满了,就不会去春招,除非有些offer被拒了,那他们也会优中选优。
而且我觉得,文科生比理科生就业要困难,理科生有一技之长,专业性更高,对口的岗位也更有限制,像职能、运营、市场岗位,好像性格、能力好一些,就可以在职场里学习,门槛会低一些。
考研结束后,我马上投入到实习中,出路还没找到,不能松懈。
我去了(一家)大厂人力资源(部门)实习,但2月底,春招开放的岗位根本没有HR,转正也很困难。
3月上海疫情爆发前,我收到了一份医疗公司的offer,是当时收到的所有传统行业offer中待遇最好的,准备接受。但(后来)小区出了确诊病例,一直被封在家里,而那个公司必须要线下签纸质合同,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一直拖着,这个offer就没有了。
疫情期间找工作就是这样,如果去线下招聘会,至少能见到人,说几句话,留下些印象,简历也是实实在在投进去的。现在参加学校的线上双选招聘会,看似好多公司、好多岗位,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查阅我的简历,我投的没一个回复,只能自己去各个网站上投。
到4月,我换到一家中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实习,一心想着努力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一直向领导表达强烈的转正诉求,他们也给了我承诺,如果不出差错就转正。但后来他们招到了一个从大厂出来、更资深的人,没跟我沟通就把我调另一个岗位上了。
我没想到,新的工作内容和leader,都让我无法适应,经常会一连串地质问我,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很受挫、不舒服。
实习生嘛,就是食物链最底端、最卑微的一群人了。每天只想逃离,再加上他们拖了两周的转正承诺和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我最终拒绝了转正机会。
我现在接受了长三角其他城市一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他们在求职网站上看到我的简历后主动联系我的,职位也是我喜欢的人力资源,我通过了笔试和两轮面试。
这意味着我要离开生活了四年的上海,去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远离现在的生活和朋友。我不知道我在那边的工作内容和氛围是不是我喜欢的,但我总得去试一试,有50%的几率是好结果,实在不行再回来嘛。
我需要先去那个城市隔离14天,为了赶上合同签约时间,我只能错过毕业典礼。步入社会就是需要自我妥协的。
李晓洁,21岁,武汉双一流院校,新闻专业
“国企的职能岗,大部分都需要党员或者硕士”
“比文科生更不好找工作的,是文科女生”
我最大的焦虑,其实来自家人,他们一直催我找工作,觉得我不敢跟外人说话,就说胆子要大,面试不要怯场,有机会就去试。我已经听麻了。
去年报名国考,就是希望不要再催,也是家里要求。大家说公务员好,我觉得只是因为它有编制、公积金,可能三四十岁不担心失业,没中年危机,但工资也不是很高,包括体制内(要处理)一些人情世故,也不是一个那么好的去处。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在11月底,一般要准备挺久的,但我从实习结束,七八月份才准备。报的武汉市的岗位,一开始就知道上岸可能性不大,就买些资料,简单看一下。如果不考公,我可能去年下半年就参加秋招。
1月成绩出来,果然没上岸,那就参加春招。
我只有一段媒体实习经历,优势并不突出,但我对岗位的期待也没多,在武汉、做个白领,写写文档,整理材料,有五险一金,有双休,薪资能覆盖日常支出,就这条件。
(但春招)很多岗位,招的都是销售、直播带货,底薪很低,加绩效提成,薪资不确定,感觉不靠谱。而且要对别人疯狂输出,我不愿意去。
投简历的时候,我会先搜一下公司公众号,还有知乎、百度、企查查,如果几个平台都没消息,就说明这个公司几乎没规模,或者不正规。
我们学院一直在推荐的一家武汉很大的公司,知乎搜到的评价都比较负面,加班、官僚作风重,企查查上,也有很多风险提示,所以虽然它一直在招人,但我没考虑过。
三四月份,武汉能投的,我都投了一遍,有五六十份。
(职位描述里)薪资写8千-1万的,点进去,下面写句“薪资面议”,绝对不会有8千-1万;还有写同事都很nice,工作氛围好,说明几乎没任何福利;说企业正在上升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是给你画大饼。周末双休、五险一金,有这两个条件的,都会明明白白写出来,因为企业觉得这是对员工莫大的优惠,这两个没写的,我都没考虑。
刚开始只要投了,就会期待回应。
晚上想得多,明天又找不着工作怎么办?再给心里画个饼,明天一定要去投简历。我是岳阳的,(也)想着去长沙,离家近。投了长沙一些国企子公司。
到4月中旬,没什么成效,随便投,有一个能回就行。我本来还想着,去国企做些职能岗:行政、财务、人事,但大部分都需要党员或者硕士,根本没机会。
在学院的线下双选会上,要求硕博的,占到一半以上。就业办的老师还帮我改简历,因为我经历不多,所以把字体放大,行距隔开,起码要把简历排满。老师说多加一些套话,不要隔这么开,太欲盖弥彰了。
双选会,其实人稀稀疏疏,一场就三四百人。只有一场,主题是2022届应届招聘、暨2023届实习生招聘,(因为多了)找实习的同学,人特别多,起码上千。我预估,(其中)2023届学生更多,如果是2022的应届生,他们的表情会很平淡,毕竟这时还在找工作,应该对这事看开了。但很多人的表情都很兴奋,眼前都是希望。
我一共去了4次学院的线下双选会,企业最多时,有上百家,立个大牌子,放招聘信息,挨家挨户看过去,适合的就去和HR聊两句,给份简历。网上投简历,没回应的话,面试都参加不了。但他们专门来我们学校招聘,还是冲着理工科,可能100个岗位,才一个招文科的。
比文科生更不好找工作的,是文科女生。看多了招聘,我就发现,很多岗位直接写男生优先,包括去年考公,体制内(岗位要求男生优先)的尤其多。
学院就业群之前转了条信息,招总经理助理,就写着“男孩子优先”,都转到学院来了,真是跟吃了苍蝇一样,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难道有什么工作是需要男性生殖器才能做的?
我有访问一些外企网站,很多招聘都会提到,他们有多少女性领导者,会要求男女比例尽量维持在1:1,包括给女性的生育假、生理期补贴,会着重写在招聘里。
4月下旬,实在没找到工作,我想,随便干一份,总比没有好吧?我就对销售岗动摇了,(但)还是没法说服自己。到5月份,随缘吧,爱回不回。
我就感觉,要另谋出路。和朋友交流,说可以准备下半年教资、秋招。后面看到西部计划,试一下。好歹也(会有)一点基层工作经历,不会有空白期。
我去参加(西部计划)笔试的时候,最多20个人。但面试时又少了几个人,我想,还能淘汰谁?一共就这么多人报名。后来进了。
(目前)投出的简历,没有100也有90份,投得最多的就是职能岗和运营岗。简历通过,到下一轮的,就五六份,到最后加上西部计划,我只参加过3场面试。
上海疫情爆发之前,我在学院的线下双选会得过一个机会,运营管培生,HR问我愿不愿去上海试一下,提供食宿,(转正)几率挺大的。我说不了,我不想去北上广,超一线城市,压力挺大的,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
另一个机会,在一家驾培APP企业的初级编辑,已过一面。
如果(最后)拒绝的话,我可能就去参加西部计划,一个月补贴2000左右,去更艰苦的地方,会给到3000。我期望是可以不找家里支持,节俭一点,毕业了再找家里要钱,心里过不去。
身边相熟的同学,除了考研上岸、保研,直接拿到offer的几乎没有。他们有的在二战,有的还在家,如果我身边的人都找到工作了,我会有很大的危机感,但好像……
所以我其实是还好的。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