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么多博物馆文创,终于找到了最丑的。
最近,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马踏飞燕”玩偶丑出了圈,线上线下一度一马难求,自6月11日上线以来,截至6月底已销售7000余件。
消费者不得已喊出了“人手一马,应马尽马”的口号。
甘肃省博快马加鞭,凭借着把缝纫机踩冒烟的气势,解决供不应求的燃眉之急。
这丑东西究竟有什么魔力?
第一眼看过去:这分明就是恐龙,再给我一百次机会它也是恐龙踩鸡,关马踏飞燕什么事!
第二眼看过去:好大的胆子,竟敢歪着嘴嘲笑我,给我叉出去!
第三眼看过去:完了,是心动的感觉,对小朋友来说怪吓人的,对我们成年人则刚刚好。
不出三眼,这丑东西就撞到了人们的心巴上。但凡做的再好看再精致一点,都拿捏不住年轻人。
博物馆文创,丑东西当道?
马踏飞燕玩偶有多丑?
灵魂就在它销魂的姿势上,双手抬平,略带享受地目视前方。如果只看上半身,简直就是泰坦尼克号甲板前方Rose和Jack悄摸摸干的事儿。
不过目光往下平移一点,单腿立定,另一条腿弯曲。原来是我多虑了,根本没泰坦尼克的事儿,你其实是刘畊宏女孩。
谁家正经的马上半身你侬我侬,下半身跳减肥操呢?
脚下踩的鸟更堪称一绝,这一脸无辜的样子,如果你是被绑架来的你就眨眨眼。
别人家的博物馆是“让文物复活”,甘肃省博是“让文物整花活”。
不过这并不是甘肃省博物馆第一次整花活了,早在半年多前,它就推出了马踏飞燕的绿马头套,当时也引起一阵风潮。此外,还有绿马飞侠大风筝。
在它刚推出绿马头套这个丑东西的时候,甘肃省博文创的相关负责人便表示,他们要在马踏飞燕的领域不断向下深挖,推出更多丑东西深入人心的文创产品。
果然,一言既出,踏着飞燕的马都追不回来。
其实早年间,博物馆文创大多走的是旅游纪念品的路线,主要以“贴图”的形式粗制滥造,贴个图在冰箱贴上、钥匙扣上或者书签上,就算文创产品了。
后来从故宫文创开始,行业内卷起来了,开始向更精致行进。例如某些镇馆之宝,以成比例的方式仿制一个供游客带回家摆起来。从此家里就变成了一个文创博物馆,从司母戊鼎到翡翠白菜应有尽有。
精致可没有天花板,有人能按照细节还原一个藏品,就有人能在开箱上花心思。例如,最有精致仪式感的开箱莫过于三星堆博物馆出品的桌面考古盲盒。人们需要用小锥子和小刷子,模仿真实考古的步骤,把宝藏从土块中轻轻挖出来。精致不只是结果,更融入了开箱的过程中。
不过,精致路线虽然配得上文物厚重的文化气质,但文物依然没逃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与普通人之间总缺少些亲近感。
直到马踏飞燕玩偶这类靠丑萌、搞怪出圈的文创产品出现,文物才终于“跌落凡间”,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丑东西才深得人心?
让文物“跌落凡间”的方式千千万,为何“变丑”才能深入人心?
所有的丑,起点都是猎奇性,毕竟美总是千篇一律,而丑才能百怪清奇。猎奇性总能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球。
不过能深入人心的丑,从不是为丑而丑。博物馆就曾有一批失败的丑东西最终退出了市场,那些丑是不带任何讨论空间、探索余地的丑。
例如某博物馆曾推出的亮红绿色搭配的花瓶形状行李吊牌,上世纪乡下办喜事都不敢用这么大胆的配色。再例如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卡通手办,原文物具有厚重的金属质感,但做成玩具后立刻化身为小学门口的地摊货。
正如淘宝举办“丑东西大赛”时的主张,有意义的丑东西,有自己的个性,彰显了一种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态度,它能带来一次开怀大笑和一定的启迪。
甘肃省博的马踏飞燕玩偶便是“有意义的丑东西”,它看似夸张的造型实则是还原了文物铜奔马正面视角的形象:人们看到更多的是铜奔马风驰雷掣的侧面,却难得一见它憨态可掬的正脸。
再加上毛绒玩具在质感上很难实现“写实”,卡通化和丑萌化才符合年轻人的期待。
丑东西的吸引力,除了来自打开可新的讨论维度之外,更重要在于它拿捏住了当下的社交密码。
一方面,“审丑”的乐趣具有传染性,当人们看到或获得一样丑东西的时候,第一件事往往是分享给别人。就像马踏飞燕玩偶一般,有多少人是买来独享,又有多少人把一个值得被保护的丑东西送给了另一个心爱的“丑东西”呢?
另一方面,丑东西能破圈在于它对日常生活的呼应。马踏飞燕玩偶龇着牙歪着嘴略带嘲讽的表情,是不是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它让我想起一个人”成了一个衍生出来的梗。
更有人从马踏飞燕玩偶上衍生出了谐音梗——“绿码踏肺炎”,一下就应了景。
因此,丑东西的本质并不在于“丑”,而在于启发性和社交性。每一个丑东西的背后都藏着设计者的智慧,正如甘肃省博文创中心所说,这玩偶看着简单,但前前后后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设计。
下次再看到丑东西,先别急着叉出去,给它三眼的时间,没准就是心动的感觉。
作者:屈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