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真功夫快餐,很多朋友在生活中甚至去店里吃过。这个公司最初只是东莞107国道旁的一家小快餐店,后来发展成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但同时它又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由一个家族两个家庭创立。
真功夫创业时三个大股东是一对夫妻蔡达标、潘敏峰和妻弟潘宇海,创立时的股权比例设计原则是保证公平,所以两方各自持有企业50%的股权。当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时候,一半对一半的股份,确实体现了一种公平和亲情。但当家庭破裂,不再是一家人的时候,没有了感情的维系,这样的股权结构就为纠纷埋下了伏笔。
2006年,蔡达标与潘敏峰离婚,这使得蔡达标与潘宇海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在双方签署的离婚协议书中,潘敏峰用自己所持真功夫25%股权交换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但随后,潘敏峰状告蔡达标重婚,要求拿回25%股权。由此真功夫陷入了无休止的争端,并因此发展到谁都不能完全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管理权的争夺。
真功夫的股权结构设计使得争端双方形成僵持不下的局面,矛盾彻底公开化后,蔡达标等高管人员被举报职务犯罪,导致公安机关介入。2013年,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蔡达标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抽逃注册资本罪,判其有期徒刑14年。
这个案例最后无休止的公司管理权争夺,被公认是所有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当离婚使得原本一家人变成不是一家人时,家庭纠纷不仅涉及到财产的分割,也会延伸到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不合理的股权设计进一步放大了家庭内部的争斗,直至两败俱伤。
但这些问题还不足以引发到最致命的法律风险,导致蔡达标最后锒铛入狱的风险起源于“家企不分”,也就是家业和企业的混同。
类似于蔡达标这样犯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行为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企业家根深蒂固的想法:既然是一个我控制的家族企业,企业就是我的,企业的钱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这就造成企业与个人资产混同的风险。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来总结一下企业与个人资产混同的几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01企业资金任意调度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这个案例中提到的企业资金任意调度,利用职权随意处置公司财产。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控股了企业,个人的钱和公司的钱不用做法律上的隔离。常见情况比如:企业主家庭需要买东西,比如买一辆车用公司的钱付,直接开票报销,或者是别的地方需要用到钱直接让出纳从公司账上把钱转走,企业变成家庭生活支出的银行。甚至有企业家采用虚构的交易合同,把钱打到自己另一个控制的关联公司,再通过这关联公司把钱套出来。
这些利用职权随意处置公司财产的行为需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责任者可能会涉及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
其实作为公司控制人,如果实在需要从公司提取资金,完全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规避这些刑事风险。一个股东也好,一个实际经营人也好,从公司合法取钱,除了薪酬和分红,企业家还可以开股东会,通过一个决议对自己进行奖励,完税后就成了合法的收入。但是,很多企业主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这个意识。
02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混为一体
第二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混为一体,包括个人账户收取企业往来和无偿为企业“输血”。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混为一体,不仅可能引发民事法律风险,更严重的可能会诱发刑事法律风险。
首先,用个人账户来收取公司应当收取的款项,有逃避税收的嫌疑。
举一个例子,某企业主从事店铺出租生意,每月都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为了少开发票不交税,企业主让部分不需要发票的商户将租金直接打到女儿的个人银行帐户中,几年累积下来,帐户共收租金过千万。孰知后来女儿女婿闹离婚起诉至法院,女婿声称妻子名下有千万存款是夫妻共同财产,坚决要求分割,而女儿说明那是父亲公司的钱,不是自己的收入。如此一来,父亲借用女儿帐户收取企业往来经营款的行为被曝光,就要面临偷逃税的刑事责任。
另外,如果将企业借款用于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企业债务会转嫁到个人头上,导致股东自己的财产为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03企业家个人财产无偿投入企业经营
第三种情况是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企业家将个人财产无偿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去,使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混同。如果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家庭财产可能会被用于优先偿还员工工资和银行借款。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当企业在融资时,往往会让股东个人甚至其家庭承担无限连带保证责任。家族企业在发展中都存在资金问题,为此,企业在向银行或者是风险投资机构融资时,会被要求由股东个人或者家庭财产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如企业最终无力偿还欠款,债权人主张权利时,也会把作为保证人的股东或者股东的家庭成员作为共同被告,从而导致股东个人或者家庭财产承担偿还责任。
总体来说,家企混同的风险点在于:如果“家企不分”的企业存在债务纠纷,很有可能被法院认定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会判决企业家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涉及随意处置公司资产甚至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比如职务侵占罪及挪用资金罪。
综上,民营企业家一定要牢固树立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独立的法律观念,才能确保防范这类风险。
风险提示: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