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同盟山是中华文明一座不朽丰碑 

作者:舒升  同盟山,是距今3000多年前一场战争,史称“周革殷命”、武王伐纣,或牧野之战,毛泽东赞誉为“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见毛泽东著作《别了,司徒雷登》),在商郊牧…

作者:舒升

 同盟山,是距今3000多年前一场战争,史称“周革殷命”、武王伐纣,或牧野之战,毛泽东赞誉为“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见毛泽东著作《别了,司徒雷登》),在商郊牧野(今获嘉县域内)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诸侯兵捧土封之,《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所。

同盟山诞生在中华文明由“多元一体”向“多元一统”过渡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地理位置恰恰是在中国母亲河腹肌的韧带上。它横空出世一日间,500多年的殷商王朝一日坍塌,从同盟山走出了一个大周天下。历史不仅选择同盟山吹响了商周之变集结号,而且开启了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之旅,助推了黄河文明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探索巨轮在这里启航。

正如河南省社科界首席专家李庚香所指出:“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河南有3000多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个“中心”的历史节点应该是商周之变,而同盟山是中国历史商周之变时空坐标点。

当年这场战争硝烟散尽后,出现了历代君王大臣、达显贵人以及无数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凭吊游历,驻足追思之盛况,不得不令人仰慕与思考:一个占据泾渭流域一片狭窄谷地的“小邦周”,如何战胜一个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的“大邑商”? 一个风光了数百年的士大夫的周族,被商赶到蛮荒之地,凭什么能达到可以与恃强凌弱到不必去教化地步的殷商王朝统治者分庭抗礼的地步,又靠什么改写殷商“霸凌天下”的历史,最终代商而立呢?

穿越迷雾,触摸这段历史,可以让我们清晰地领悟到,“周革殷命”其实就是一场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博弈。从这场战争准备到同盟山战前勒兵、牧誓,“战一日而破纣之国”,战后祭室、武王狩猎准备“告捷礼”、姜子牙“以人封神”等重大事件中,我们便嗅到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同盟山文化的味道。

战前准备阶段

《史记》载:“周姬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修德以倾商政”从两位老人渭水相遇开始。姬昌心怀杀父之恨,承受害子之疼,亲历了“七年羑里之厄”,一直屈辱在殷商王朝屋檐下,朝思暮想“锝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见《太公六韬·文师》);姜尚四方游历,深知民间疾苦,领悟治理之道,满腹经纶,兼利天下,亟待用武之地施展才华。智者相约,相见恨晚。二人都是河洛文化伏羲八卦的崇尚者、践行者,姜尚从天、地、人相位分析得出,貌似强大的商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来日无多,而尚默默无闻的周却如日东升,前程远大。姬昌被姜尚所描绘的光明前景所鼓舞,迫不及待地问其何以取天下。姜尚韬略在胸,一语中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见《太公六韬·文师》)。“天下之天下”点亮了历史天空,打开了“天人合一”宇宙生物密码,找到了“周革殷命”的金钥匙。

姜尚助姬昌,首先确立“天下之天下”的思想路线和“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见《六韬·文师》)的政治纲领,倡导“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的执政理念,把“惟有道者处之”(见《六韬·順启》)定为团队宗旨。所谓“道”即“王道”,用后人老子的话解读,即“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团结而高效率的政治统治集团,缔造“丈人吉”“师出以律”藏兵于农、兵农合一(见《易经·师卦》)的军队,完善外兼容各种文明、内修国政的大政方略,广泛构建“周革殷命”的统一战线。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由此可见,是周人用重视人心向背来对弈商王的王权神授,宣扬商有悖于天道,天将降祸于商,天命归周。

紧接着,姜尚帮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实行“九一租税制”,即农人租耕公田,只纳九分之一的租税的低税制度;给大大小小的官吏“分田”,作为官吏的俸禄,而且子孙可以承袭等。这样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官吏们自觉地有所作为,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周氏族还规定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对外招纳贤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商王朝来投奔的贤士,姬昌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姬昌身先士卒,生活节俭,穿着普通人的衣服,还亲自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氏族。

此外,姜尚帮助姬昌还在民族凝聚、教化塑造、价值导向、社会批判功能上做足“功课”,致力打造风清政和的“民心天下”。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姬昌的威名,求他审断。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地说:“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便相互礼让而去。诸侯口碑相传,凡是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此时姬昌也还是一介诸侯,却已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

与之相反,商王帝辛“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是非不分);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狂妄自大);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北里之舞,靡靡之乐(荒淫无道);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残害无辜);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喜欢奸佞之臣)(见《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尤其到了晚年,“拒谏、崇侈、嗜酒色”,没有忧患意识,刚愎自用,加速了商王朝“地动山摇”。连年征战,本来就极大消耗了国力,帝辛又是“建筑狂”,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

商周这些致命的挑战在继续。姜尚一方面帮助姬昌授命对内称文王,为灭商大业奠定政治基础,并且推行“富民强兵”训练兵马,培育伐纣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协助姬昌韬光养晦,对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贡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今在周原有相关的甲骨文出土),以麻痹帝辛的耳目。并对外联络对帝辛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同时,紧锣密鼓地秘密拉拢其他叛商的诸侯国。

易经智慧与时变化之道是姬昌、姜尚的强项。针对帝辛直接统治都城附近方圆几百公里的“王畿”,死心塌地臣服于商的“方国”无几,一个古代版“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悄然实施:其一是笼络友邦,包括诸羌诸夏。所谓商人祭祀,就是用俘虏了羌人做献祭的牺牲品,羌人恨商统治者入心到骨髓。正如姬昌“易经”坤卦彖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意思是往西南方向可以得到朋友的帮助,是因为与同类同行。羌族的姜,夏族的召,都是炎黄的后代;其二是经营南国。包括周族和召族向南发展,在江汉平原建反商据点。还有东南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姬昌的两个伯父,嫡系结盟,稳妥推进,步步为营;其三扩展统一战线。各诸侯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军队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当然也乐于向“西伯”靠拢;其四则是展开大挖殷商墙脚行动,釜底抽薪。

史料记载,在帝辛调兵东向,弹压东夷,商的西部防务空虚之际,姜尚帮助姬昌借助帝辛赐给的征伐权,连续六年做了六件大事。第一年:调解虞(今山西平陆)、芮(今山西芮城)两国纠纷;第二年:出兵伐犬戎,大败西戍诸夷,毫不客气地灭了商的几个附庸国;第三年:讨伐侵凌邻国的密须(今甘肃灵台),解除了北边和西边的后顾之忧;第四年:出兵东向戡黎(今山西黎城);第五年:伐邘(今河南沁阳),戡黎、伐邘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今陕西西安市户县),多年前就是崇国的君侯向帝辛告发“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才有了姬昌“七年羑里之厄”。如今“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就是干脆把都城从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今陕西西安沣河西岸),把这里变成了自己剪商的前线指挥部。同时,也占据了出关中的崤函狭道(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抢占了伊洛一带作为桥头堡,打通了可以直插商朝心脏朝歌的通道。继而向南扩张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形势,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司马迁在《史记》载:“太公之计谋居多”。

就在周古代版“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态势基本形成,惋惜的是,姬昌未能实现灭商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但姬昌交了个好班,其儿子姬发继位为武王,尊拜姜尚为国师,称之师尚父,破例没有改元,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延续国祚,继往开来。姜尚致力于对姬发的历练,又过几年,看到姬发清廉问政,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族的政治更加清明。公元前1048年,姜尚亲任主帅,帮助姬发联合诸侯各国一同出兵,搞了一次大型军事演习。大军东进,来到了黄河南岸的盟津渡口(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举行了誓师大会,史称“盟津之誓”。各路诸侯和部落首领八百人云集响应,声势浩大,纷纷建议马上讨伐纣王,但武王认为只占“地利人和”,“天时”还未成熟,所以暂且回师。又过了近两年,商朝国内矛盾加剧,帝辛更加暴虐昏聩,杀害王叔比干,囚禁贤臣箕子,荒淫无度,日夜作乐,任由佞臣把持朝政,忠良纷纷逃亡,朝纲一片混乱。同时,商朝还遭遇了连年旱灾和饥荒,国内精锐又驻扎在淮夷地区,“克殷”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姜尚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姬发于是通告诸侯共同征伐,时日武王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以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等方国部落武装向东讨伐纣王。联军直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外沿(今获嘉县东北2.5公里处)安营扎寨,就是当今的同盟山所在地。姜尚冒雨带领联军将士勒兵、修武、布阵、筑盟誓台、盟誓等,战前准备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同盟山历经“十多年怀胎”,终于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一朝分娩”,同盟山诞生了!

同盟山勒兵与牧誓

同盟山勒兵,是这场战争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姜尚,从军事策划、部署、战略战术、到每一个用兵环节,以及战前点将布阵,演绎了一场《周易》实战最精彩的一幕。随即武王与庸、蜀、羌、微、卢、彭、濮等八百诸侯国及部落首领“牧誓”,总兵力达五万之众,在当时会盟规模,史无前例。“远来辛苦了,我西方的人们!各位国君、大臣、将领、军官、战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立起你们的矛,我就要开始誓词了!”武王的声浪在这空旷的原野上回荡,顿时,呐喊声惊天动地,将士们举戈立矛,盾牌叮当,在晨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这片古老的土地沸腾了。天上朝霞殷红如血,如同激荡的火焰,燃烧着参战将士激情。参加会盟的有相当数量少数民族部落,同盟山这里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个民族联合聚集地,在中华文明史上,开辟了中华民族大联合的先河。将士们军心大振,人心聚集捧土堆砌同盟山,彰显“民心天下”之魅力。

武王历数纣王的罪行,然后慷慨激昂地说:“努力吧,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象虎、貔、熊、罴一样,前往商都的郊外。不要攻击制服从敌方奔来投降的人,要用他们为我们自己服役。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就会对你们自身有所惩罚!”据考证,文王七年“羑里之厄”身陷囹圄,并没有放下克商大业,将伏羲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64卦隐喻64种情形64种处置办法,如战争的用兵原则、部队统帅人选,兵员征集等,都在64卦之中。《周易》是“周革殷命”檄文。就连《牧誓》,无论是《尚书》版还是《史记》版,译白话文都是“不要攻击制服从敌方奔来投降的人,要用他们为我们自己服役。”穿越3000多年时空,与当今人民军队的“不虐待俘虏”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里既有“厚德载物”的胸怀(见《易经》坤卦),又有“水火既济”的智慧(见《易经》济卦)。

战一日而破纣之国

史料作证,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则是场面极为宏大战争史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震铄古今。譬如:帝辛面对战局应该有“守城待援”“弃城撤离”等多种选择,为什么他明知朝歌城内并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更要命的是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列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是有备而来,士气正锐,却选择了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呢?除了帝辛刚愎自用、暴烈勇武个性愿赌一把的一面,更多的是姜尚一切谋略在胸,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结果是帝辛把朝歌城大量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出动的总兵力有17万之多与武王联军5万精兵对决。

战场上,《逸周书·克殷》记载:先由姜尚率数百名精兵(敢死队)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导致商军的崩溃。《大明》云:“牧野洋洋(广阔),檀车煌煌(鲜明),驷騵(四匹战马)彭彭(强壮)。维师尚父(即吕尚),时维鹰扬。凉(辅佐)彼武王”,姜尚与武王配合默契,鹰扬飞击的精彩场面以及统帅身先士卒、指挥在前,与商军靠“精兵”押送,成为这场战争双方鲜明对照。

总之,一早上消灭了商主力,商军残余的抵抗仍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夕阳下,帝辛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玄鸟”神力并没有保住他“一人之天下”的宿命,殷商王朝如同夏王朝一样演绎了一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闹剧而收场。从这一刻起,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同盟山建祭室与告捷礼

次日,周武王在殷都举行了简约的“社祭”后,据《纲鉴易知录》载:“于是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财,归倾宫之女。”新王朝展示出“与天下同利者”的姿态,使殷人大悦:“周武王对待仁人,连死去的都要为坟墓培土,活着的人就更不必说了。周武王对待贤人,连死去的都要表彰故居,在世的就更不必说了。周武王对待财物,连集聚的都发放了,免征赋税就更不必说了。周武王对待女色,连已在宫中的都放回父母家中去了,免征民女就不必说了。”《纲》载“封纣子武庚为殷侯,使管叔、蔡叔、霍叔监殷。”以殷治殷,分而治之;抚恤战死英烈,慰籍部属,维持各部族长久支持和忠诚等,新王朝在“收拾民心”上做足了“功课”。同时,按照事先的方略,联军随即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去征讨商的残部和忠于商的方国,消灭东夷的商朝残余势力。

不到两个月内,主要的战斗已经结束。那是公元前1046年4月中旬,又迎来一个早晨,武王建祭室在同盟山上,向列祖列宗告捷。此前,武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不单只是为了犒劳师旅,亦是为辛亥至乙卯日连续五天的牧野“告捷礼”的大量用牲备以差补。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利用这次狩猎发现挖掘人才,扩充兵源,为伐纣军及时输送新生力量。“告捷礼”毕,武王将随军征战的“文王木主”安葬在了同盟山之南二公里处(今获嘉县大张卜村附近)的陵地。日转星移,风蚀雨侵,但周文王陵至今仍然保护完好。方圆百姓仰文王之德,四时祭奠,香火不断。

 

同盟山姜子牙以人封神

如果说,“战一日而破纣之国”那是一场武王联军民心天下、周易智慧大展示,那么,姜尚“以人封神”则是为上古“祭天敬祖”传统增添了最温馨、最动人、最厚重、最精彩的一笔。

还是一个早晨,姜子牙因“前有伏羲、颛顼等封禅泰山”,在同盟山“对战死主将设坛而封神”。《获嘉县志》表述当时场面:姜子牙手执封神鞭,登坛燔柴祭天,代天对双方七十二员主将进行封神,庄严肃穆。

姜尚封神,一视同仁,封的是参战双方战死的将士与先贤,采取任神唯贤,量才录用,彰显新王朝“器量盖过天下”的胸怀。封有“战神”“元武神”等,为国家武装力量奠定军魂;封有“除暴神”,护佑善良,惩处邪恶,保佑社会稳定;封“阴司之神”,直管人的生死;封“土地爷”,直管人的地方行政等,阴阳并举,善恶兼施,双管齐用,针对商之残余势力的警告与震慑。姜子牙把民众“恶死乐生”愿望作为封神目标,还封了众多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如招财进宝求平安,祈福纳运求姻缘等,如帝辛封为“喜神”,封苏妲己封为“悔过神”。又封房德坚为“安居星君”,主司人间建筑事宜,封莘女为“花神”,主司人间花木花草之事等。安居乐业,这正是战后民心所期盼的,对后人也恩泽万代,世袭传承,如今古宁邑地获嘉县仍有“河南省建筑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之美誉。

姜尚封神,告诉人们神不是“玄鸟”,而是人,先人、先贤、先烈、有功德的人就能成神,神人本一。姜子牙封神为敬神,敬神即感恩。感恩于那些伤害过自己的,很不容易,姜子牙做到了。这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选择。至今在获嘉县大洛纣村北还有个“喜神冢”。姜尚让人们在婚宴喜庆时,感恩于逼民众觉醒、逼民众成长、逼民众壮大的暴君帝辛,让世人谨记他的功劳和丑陋,是胸怀,也是智慧!同盟山是中国敬德感恩文化的摇篮,是中国“和而不同”的智慧殿堂。

姜尚“以人封神”史上第一人,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伟大创举,由此产生了震烁古今以国家意志的敬德感恩新文化。当时商周之变,面临着多方、多层面的权力和利益的需求,封神不仅是对死者的炫耀与肯定,对生者的慰籍以及联军大获全胜的豪迈宣示,更重要的是要为新王朝“以小治大”筑牢基石,构筑一道“以一治众”的承重墙。忧患是出发点,平衡是手段,有序是目标,人心向背则是一以贯之的文化内核。

综上所述,同盟山诞生发生了一系列历史重大事件,孕育了同盟山文化,涵盖民心天下文化、敬德感恩文化、易经智慧文化。其中民心天下文化为主轴,敬德感恩文化和易经智慧文化为两翼,成为独特的东方文明古国文化体系。

这个文化体系,夯实了“河南有3000多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支撑了中国历史两次转型,即商周之变与周秦之变。

商周之变,变在“王权神授”为“王权天授”,“神”指玄鸟,“天”指民意,一字之差,人心向背约束权力作为,让历代统治者敬畏;变在“中国”概念的出现,开启了以国家层面“大一统”的尝试;变在家国体制上,即商的“家天下”为周的“家国天下”,也叫华夏之邦,家国一体,这成为中国特色,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君臣、官民都是父子,四海之内皆为兄弟,龙旗之下,四海为家,举国祠堂遍地,家谱续传。一个人安身立命靠的是父老乡亲、列祖列宗,靠的是“耕读传家”。为家尽孝,为国尽忠,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甚广,深入骨髓。这种家国体制能够延续数千年,传统的同盟山文化功不可没。

周秦之变。主要变在废周分封制,置郡县制;由“天下共主”改为“中央集权制”,终结了分封割据的局面,中国走上大一统帝国。周分封过度、世族林立、臣子位高权重而悖主篡国,出现了西周东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天下民众饱受裂土之苦、战乱之祸。历史节奏让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群星辉映的浪漫时代,时代呼唤“权盖天下”风流人物登场。秦皇嬴政出现了,汉武刘彻出现了,他们弥补了周天子的“缺憾”,把“权盖天下”做到了极致。最终完成了中华文明由“多元一体”格局的大变局、大融合形成了“多元一统”格局,由此开创了中华波澜壮阔、延绵不绝的伟大文明。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

同盟山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与主体,成为整个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根基,从理性尺度、历史尺度、物质尺度、价值尺度评价判断,就是同盟山文化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盟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脉络和实践主题,契合新时代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如果说,“民心天下”是一道七彩缤纷的人间彩虹,那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东方喷薄而出的太阳,温暖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而且包括向往和平、追求幸福、走向理想世界的全人类;如果说,“敬德感恩”收获民族自信,那么,民族自信在新时代从未如此迫切,一个敬德感恩的民族,就没有我们过不去的火焰山;如果说3000多年前是易经智慧成就了“周革殷命”那场战争,那么,3000多年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明进程的鸿篇巨制,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人类工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水火既济”等易经智慧,更要在“小小寰球”打出一片新天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阅读同盟山,方知同盟山仿若神来之笔,以恒古常新姿态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座不朽丰碑;懂之同盟山,可以看到宇宙浩渺,大道衍衍,领略苍茫与浩瀚之间。厚重、博大的同盟山文化魅力让人震撼,无论是古代、近代、现代,还是新时代和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同盟山之歌之结束语:同盟山是中华文明挖掘不尽的历史金矿

同盟山之歌之结束语:同盟山是中华文明挖掘不尽的历史金矿

作者:舒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阅读同盟山,方知同盟山文化之厚重;懂之同盟山,可以看到宇宙浩渺,大道衍衍...

明通路社区开展“月圆中秋暖 共筑巾帼情”主题活动

民生时报云南讯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展现社区妇女的新风貌和新成就,9月10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太...

东安街道红咏社区 | 中秋佳节“红”福至,文明风尚“咏”流传—中秋爱家文化活动

中秋佳节的脚步悄然临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2024年9月10日上午9:30,由东安街道红...
说不出再见  作者:克难

说不出再见 作者:克难

说不出再见 作者:克难 抚琴弦旧梦如烟 欲问情直教沦陷 曾流年情随梦远 满腹相思尽无言   犹忆初见还腼腆 月...
同盟山之歌之十九:马克思主义同盟观传播中国

同盟山之歌之十九:马克思主义同盟观传播中国

作者:舒升 进入公元191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传播中国。“同盟的旧口号‘人人皆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