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正受到居民用户和燃气行业上下游共同关注。
按照国家发改委政策要求,今年天然气上游气量核定及民生合同签订工作应在2月底完成。而这一时间节点已因上游企业原因被延迟了一个月。
3月23日,中石化河北省公司举行2023年销售方案发布会,向其下游部分公司宣贯其本年气量气价签订规则,此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合同气销售方案终于出炉。
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无居民气量
当日,中石化公开发布的年度销售方案显示,其气价气量规则分为非采暖季和采暖季,二者均没有体现居民气量,不符合保量保价政策规定,对于此前国家发布的系列文件要求未能予以执行。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明文要求对居民用气、农村”煤改气“用气需求合同全覆盖,反观中石化2023年销售政策,对合同气继续压量减供:非采暖季合同量按照去年同期实际供气量的80%签订合同,采暖季合同量按去年同期每月合同量和实际供气量就低原则签订采暖季意向合同量。
对于被压减的这部分“刚需”气量,中石化一直采取临时高价销售的策略,致使合同外价格更高,终端价格倒挂更加突出,加大了冬季断供可能。
在去年的前车之鉴下,若上游今年依然坚持采取此种策略,将为保供形势带来更大压力。
多地销售政策陆续浮出水面
除河北省以外,近日多地燃气行业单位陆续对外释放合同签订的最新进展信息,广西、山东等地中石化公司拟订的合同签订计划中,民生气量气价覆盖率普遍低于去年,基本也无民生气量。
据公开报道,山东省合同签订落实的形势同样不理想,据接近当地中石化的行业人士透露,中石化因非管制气源占比不足,无法完成相应的民生气量核定和保供,当地公司大概率将按照中石化总部统一部署,不排除继续压量减供。
广西中石化公司在发给下游的需求量确认文件中,也明确没有民生气量,价量对比去年也存在明显涨价情况。这些均与国家发改委保价保量和民生合同单独签订的具体政策规定不符。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数市县居民气价联动都是以“管道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为前提,燃气上游若完全不提供居民门站价格气量,价格挂钩联动的政策将无法推进。
加强各方监督 谨防去年气荒重演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冬季供暖高峰期,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天然气限供停气的现象,导致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农村“煤改气”用户怨言较大。问题出现后,国家加大保供力度,下游企业高度配合,及时缓解了停气现象。
根据官方口径复盘,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上游气价高,合同气量不足。其实国家早有政策要求,民生用气合同应保价保量签订。但合同总气量被中石化等上游企业压减,政策要求一再被无视,无法落实,影响居民用气。
为防范去年的情况再度重演,今年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民生用气范围,包括居民用气、农村居民“煤改气”、集中供热用气、公交及出租车用气,并要求“上游供气企业按照居民门站价格足额保障居民用气需求、农村居民“煤改气”用气需求”。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要求组织上下游完成本年度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民生用气合同单独签订,同时,给上游企业设具体时限,被外界视作保供“军令状”。
此举一出,引来了居民的广泛认同和赞扬,纷纷表示今年冬天可以放心了。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游气源企业尚未完全执行国家发改委政策要求。
一位天然气行业人士表示,截至目前,中石油居民气量和销售方案仍不明朗,中石化、中海油逾期未完成居民气量核定工作和民生供气合同签订,中石化已出炉的销售方案未保民生用气。至此,上游对于政策落实依然不容乐观,按照目前没有民生用气量、量减价涨的趋势,不少居民表示忧心今年供暖期再次出现大面积停气现象,影响正常生活。
居民用气保量保价合同的顺利签订,对于居民用气的稳定供应非常关键。为避免今年冬季取暖期再次出现停气限供的情况,政企各方务必使出最大力气,促使上游气源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按照政策要求严格落实签订2023天然气中长期合同工作,足额保障居民用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