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刚刚落幕的微博之夜是每年娱乐圈的“分猪肉”大会,那么气量核定和中长期合同签订就是每年燃气圈的“切蛋糕”过程。
不同的是,微博之夜的“分猪肉”基本上是“来了就有奖”,属于主办方和参与者互给面子的和谐场面;但气量核定和签约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完全在气源上游一方,“分多少蛋糕给你”甚至“分不分给你”,都由三大油说了算。
三大油给燃气企业的“气量”,就像自媒体给用户的“流量”:平台若是给你限流,定是要你高价买过去。
中石化中海油被“内涵”
近日,中石油发布通知,要求旗下各单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246号)文件规定开展气量核查,明确含居民气、农村居民“煤改气”及集中采暖气量。
这意味着中石油将按政策要求,开展规范的居民气量核查工作,就这一点而言,中石化、中海油掉了队。
值得注意的的是,上述通知中特别提到中石油的工作目标,要坚持按照上游气源比例核定公司应承担民生保障义务,“避免出现其他供应主体、LNG及煤层气等非常规管道气资源未承担保障义务的现象”。言外之意,其他供应主体出现了未承担义务的现象。
已知我国天然气上游气源方是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那么站在中石油的角度,上文的“其他供应主体”自然就是中石化、中海油。
这句话其实从侧面暗指中石化、中海油等不承担民生保障义务,中石油不愿与之为伍。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字里内涵往往只可意会。
无居民气量 保供亮红灯
3月23日,中石化河北省公司举行2023年销售方案发布会,姗姗来迟地向其下游部分公司宣贯其本年气量气价签订规则,此时距离国家发改委要求的“2月底完成”的时限已超期1个月,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石化销售方案却让市场有惊无喜。
方案显示,其气价气量规则分为非采暖季和采暖季,二者均没有体现居民气量,不符合保量保价政策规定,对于此前国家发布的系列文件要求未能予以执行。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明文要求对居民用气、农村”煤改气“用气需求合同全覆盖,反观中石化2023年销售政策,对合同气继续压量减供:非采暖季合同量按照去年同期实际供气量的80%签订合同,采暖季合同量按去年同期每月合同量和实际供气量就低原则签订采暖季意向合同量。
对于被压减的这部分“刚需”气量,中石化一直采取临时高价销售的策略,致使合同外价格更高,终端价格倒挂更加突出,加大了冬季断供可能。
市场人士指出,居民用气的足额核定与保量保价工作,关乎国民生计,对于疫情复苏之年是非常关键的基础保障。为避免今冬采暖期再出现停气,政企各方须力促所有上游气源企业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
无论何时,遵守政策、保障民生方为上策。中石油作为三大油之一,已做出良好表率,若中石化等其他上游供应主体坚持采取现有策略,只会为国家整体保供大局制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