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春潮涌动。
走在湘潭县易俗河镇高岭村千步塘的大堤上,村支书陈铁牛指着整修一新的堤坝及内侧护砌如数家珍:160米的大堤,内坝防渗水泥就用了30多吨,塘堰内淤泥、砂石和杂草垃圾清运了几十车,整个山塘的蓄水能力由6万m³提升到了10万m³。陈铁牛笑呵呵的说,村民代表义务监督组每天现场抽查施工人员到岗、材料使用、水泥浇灌厚度等情况,水泥袋一个个的数。群众对此工程高度评价:这个塘除险加固改造后,可保30年没有问题。他开心指着堤下300多亩农田介绍,60多亩蔬菜基地浇灌用水完全能得到保障,其余200多亩水田今年将全部种上双季稻。这是湘潭县实施“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
湘潭县水利局总工程师齐向中介绍,湘潭县共有4.4万余口山塘,其中骨干山塘5023口。山塘作为县域内主要的水利灌溉设施,具有适应耕地分散能得到及时灌溉和管理方便的特点,并承担灌溉、防洪及养殖等功能,但大部分山塘多年未清淤加固,存在不同程度的淤塞、渗漏等问题,抗旱减灾、蓄水调洪能力逐年减弱,难以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小水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湘潭县于2022年启动“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三年行动(2022—2024)”,对全县蓄水容积为1万m³—10万m³的小水源工程开展除险加固、清淤扩容和适当兼顾配套建设,彻底清理塘堰内淤泥、砂石和杂草垃圾,全面提高工程蓄水能力和灌溉能力,满足防洪安全和灌溉用水要求。以村为单位实行整村推进,每年完成约80个村的小水源工程建设,3年共计完成240个村(不含水利基础条件较好、山塘少、近3年来已进行小水源建设的村)。
整修的小水源项目主要服务于粮食生产,以干旱区域为重点、以骨干山塘为重点、以加固扩容为重点。项目建设以村为主、镇指导、县补助。县财政整合资金1600余万元,对当年小水源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00万元(50万元)以上、整修骨干山塘数量10口(5口)以上且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经验收合格后的项目村,奖补50万元(25万元),严格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
锦石乡碧泉村下栈塘工地,部分村民正在护砌塘肩、清挖淤泥,部分村民正在砍除周边杂草,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乡水利技术人员在现场负责技术指导,村老党员现场巡查工程质量。村支部书记谭俊岳介绍,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下栈塘,修建时质量差、标准低,到现在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蛇塘”、“鼠塘”,塘坝上杂草丛生,堤内多处渗漏,根本不能正常蓄水,近600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无法保障。村民多次强烈要求对该山塘除险加固,无奈工程投资过大,一直未能实施。《湘潭县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将我村列入项目村,我们抢抓机遇,积极筹工筹劳,共完成投资75万元对15口山塘清淤硬化。
同时,将下栈塘等三口骨干山塘进行扩容加固后,还因地制宜开展硬化、绿化、美化措施,打造“一塘一景”,建成连片美丽屋场,确保“山塘提升有成效、项目建设有特色、模式创新惠民生”。
中路铺镇潭湖村43个村民小组,有山塘近百口,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支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小组会、户主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一事一议”选定承担近700亩灌溉任务的6口山塘进行扩容加固。通过“四议两公开”决定与项目建设的相关事项,采取受益水田的流转金、鱼塘承包租金、参与工程建设工资等形式解决自筹资金困难。并明确承包养鱼人负责日常监管,确保正常蓄水。排头乡龙佳村共整修六口山塘,该村以此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政策撬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全力打造村级集体经济新引擎。
村支书胡铁洪谈及项目建设喜不自禁:以前村里的项目都是承包给第三方。这次小水源建设,村集体成立项目组承接,不仅工程质量有保障,为当地村民带来就业,而且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一举多得!射埠镇金龙霞村的芦毛塘是该村的骨干山塘之一,水面面积达20余亩,由于年久失修,蓄水困难。小水源建设热潮感染村民周新华、周兵父子,自筹资金47万元完成硬化,为稳定粮食生产发挥了较大作用;乌石镇大明村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调动村民积极性,按受益200元/亩、2个工日/户的标准筹资筹劳,还发动知名人士捐款近万元,将两口骨干山塘进行了清淤硬化…….
易俗河镇水管站站长唐征介绍,所有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二卡三图”(即申报卡、验收卡,建前、建中、建后的图片)要求进行管理,由村负责组织实施,乡镇加强监管,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项目建设按照一事一策、一塘一案、一塘一档压实建设单位责任,倒排工期,抢抓有利天气,确保按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
湘潭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志锋介绍,2022年全年实施了103个村1023处小水源供水能力建设,新增恢复蓄水能力1100万m³,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水面面积661亩,撬动社会资金2255万元投入,为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保障。陈志锋说,2023年,将持续推进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建设,聚焦“急难愁盼”水利问题。已建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及时做好产权移交,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建设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用心用情用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为助力粮食生产加速跑贡献水利力量。(作者: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