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清溪镇长湖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但水利条件相对落后,全村1780亩耕地的灌溉水源仅有一座小型水库、65座山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村“两委”及2000多名村民坚持立足村域实际,不断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种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捷报频传。全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已达35000余元,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近年来,长湖村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以及市级乡村振兴先进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殊荣。
今年,长湖村又在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六有”举措促进“五大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迈上新台阶。
加强组织领导 乡村振兴“有高度”
长湖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6人。村“两委”坚持党建领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秉承产业富村、生态兴村、文化立村的发展思路,突出规划先行、村民主体,科学构建村内“南农旅、北产销”的总体框架。通过屋场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让村民说事、议事、主事,共建共享美丽富裕、文明祥和的新农村。
挖掘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有深度”
近年来,长湖村深入实施韶山市“文旅兴城”三年行动,高水平建设和运营村内党史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挖掘整理彭公达、林蔚、沈一之等13位革命英模先进事迹,收集了30多个红色故事,着力催生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构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邀请专业团队定制红色精品线路,与周边乡镇红色景点串联成线,共同擦亮红色旅游品牌。
狠抓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有速度”
长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长湖村引进农业企业、村企合营的新型生产基地,流转土地500亩,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以常规蔬菜产销为主业,兼顾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并投资打造了村级物流中心和冷冻库。生产基地亩均利润达3000元,同时为数百名村民提供常年就业机会,每年累计支付人工工资42万元左右。此外,长湖村利用红色走廊G240项目建设契机,以党史教育基地为核心,整合长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韶山冲酒厂、依依家庭农场、二十八画生民宿基地等资源,着力构建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四季旅游格局,让美丽乡村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目前,长湖村集体固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土地流转开发、闲置房屋场地出租、冷链物流收益等,每年共计有52万元左右,在韶山市乃至湘潭市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突出绿色生态 乡村振兴“有亮度”
为持续做好水利、道路、人居环境三篇文章,巩固提升乡村振兴基础,长湖村因地制宜定方案、真抓实干搞建设。近年来,长湖村陆续发动村民筹工筹劳,并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整修加固11座山塘、3公里水渠,有效改善1000余亩耕地生产用水;完成全村自来水管网提质改造,为270户村民解决饮用水问题。探索出乡贤捐赠一点、村民自筹一点、村集体支持一点、政策奖补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的“五个一”水利、道路建设新路子。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多项工作在上级专项检查评比中获表彰。其中,“两型菜园”以农户为创建主体,按照统一风格进行规范整理,既美观又有收获,投入少、实惠多,已经成为全村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乡贤文化 乡村振兴“有温度”
长湖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和务工,同时也不乏工商业成功人士。在“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下,有20多位乡贤踊跃作贡献。其中,彭建平、郑亮坚持多年捐钱捐物用于村里孝老敬老、助残扶学活动等,去年又捐资50万元,支持村组道路、水利设施和美丽屋场建设;此外,祖籍长湖村的省级“最美新乡贤”黄祖示将军,每年资助经济困难的家庭3万余元,他的爱心助学义举在全村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完善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有力度”
长湖村坚持开办集体幼儿园。在退休教师、村老协会长向年桂的热心组织管理下,幼儿园常年拥有8名专职教师、近100名学生,教育教学井井有条。此外,长湖村还积极利用“湘妹子能量家园”平台,以“小积分”聚集“大能量”,在法治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环境美、风尚高、产业兴的美好景象日益凸显。(通讯员 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