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下旬,我市各地春耕、早插任务陆续完成。连日来,湘乡市栗山镇杨梅村党总支书记陈学峰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一方面指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切实搞好早稻田间水肥管理,同时督促大家抓住晴好天气收割油菜,为移栽一季稻做准备。
杨梅村辖14个村民小组,有426户1506人。全村耕地面积2200亩、山林地1400亩,人均耕地占有量在栗山镇乃至湘乡市偏高。但是,由于该村处于相对高耸地带,水利条件较差。韶灌主干渠以及涟水支流城江河从村边穿过,需要远距离抽水提灌,花费的人力财力成本较大。因此,全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300余口骨干山塘积蓄雨水、挖浅井积蓄地表浸水。近年来,有部分农户接通了镇里的自来水,人畜饮水问题相对改善。去年秋冬持续干旱时期,村“两委”筹措资金打了30多口深水井,水量较大。但由于水中钙、镁等金属含量较高,不宜作人畜生活用水,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和清洗保洁。
陈学峰介绍,早几年村里筹资在韶灌主干渠旁边修筑了蓄水坝和抽水机埠,但由于当时资金有限,相关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抽水机埠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及其后盾单位的支持下,村“两委”准备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发动村民群众筹资筹劳,将机埠、蓄水坝、引水渠等搞好,尽可能地改善一部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
尽管自然条件不如人意,但杨梅村一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开拓产业和就业增收渠道。截至目前,村内有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0余家。村民钟小文在本村及邻村流转了800余亩耕地种粮,已经连续耕种近10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耕地系高坎缺水田。他既是全村粮食生产的优秀典型,也是遏制耕地抛荒的排头兵。
为了充分发挥全村300多口骨干山塘的“灌溉+养殖”功能,杨梅村“两委”从相邻的山枣镇引进一家鱼苗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受益农户30余户。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以增收5万元。
从杨梅村走出去的谭江,积极响应镇、村“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依靠旧村部的房屋和场地注册成立“杨梅村御骨堂居民服务有限公司”,打造“御骨堂”康养点。在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租金的同时,还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村民彭军因车祸成了植物人,目前靠父母照顾,他家是村内为数不多的返贫风险未消除监测户,村“两委”经常为他家争取政策性帮扶和爱心救助。2021年,村里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既有场地,新建了一座大米加工厂,以最优惠的承包经营价格,交给彭军父亲打理,帮助其增加经济收入。去年底,村里又新建了一座榨油坊,可以承揽本村及附近镇、村的植物油压榨业务,今年油菜籽成熟时即可以投产。经村“两委”和党员、村民代表集体研究决定,榨油坊优先考虑有经营能力的脱贫户承包。
“相对其他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较好的村而言,我们的乡村振兴之旅要艰难得多,但只要坚持奋斗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进步。”陈学峰表示,虽然目前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还不到12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速度和成效与富裕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全村农户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及垃圾处理付费制深入人心,公益志愿服务队的集体活动坚持不懈,邻里相助、济难解困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步伐铿锵有力。(通讯员 江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