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升
从殷商后期首都安阳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大量“卜辞”文字记载,称之字形、语法都很成熟的书写系统。仅仅这一成就,就足以使商人拥有管理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工具,也足以使商文化具有涵化其他同时代文化的重要资源。因此,姬昌脱羑里时的“周革殷命”只能是愿景,实施起来近乎不可能。不可能成为皆有可能,那是姬姓的周人与西邻姜姓族群同盟合作才有了转机。
姬姓代表是姬昌,姜姓代表是姜尚。他们的相遇,是商周之变中重大历史事件。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版本很多。仅《史记》记载就有三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吕尚曾经非常穷困,到了年老的时候,通过钓鱼求见周西伯侯昌。西伯当时准备外出打猎,临行前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所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成就霸业的辅佐者。”于是西伯侯便外出打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了太公,和他交谈后非常高兴,说道:“早就听我国先君太公说‘会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会得以兴盛’。您就是这个人吧?我们的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啦。”所以便称吕尚为“太公望”,和他一起乘车回去,尊为军师。
另一个版本是:太公博学多闻,曾经辅佐商纣王。因为纣王暴虐无道,太公就离开了。他到各国游说诸侯,但是一直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最后向西归附周西伯侯。
再一个版本是:吕尚是一个德才兼备却隐居而不仕的人,隐居在海边。周西伯侯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散宜生和闳夭原来就知道吕尚这个人,于是便请他出山。吕尚也这样说:“我听说西伯贤德,又尊重奉养老年人,何不到他那里去呢?”于是三人便替西伯搜罗美女和稀奇的宝物献给纣王,从而赎回西伯。西伯这才得以被释放,回到自己的国家。
三个版本在姜尚归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历史的真实。但至于姜尚如何归周,三个版本三种说辞:第一种是“钓君王”,有点奇幻,刻意渲染姜尚的神机妙算和姬昌的求贤若渴,有“为圣君立传奇”的套路之嫌。后两种说辞较接近历史的真实,但就当时来说,现实里的柴米油盐味好像还缺些什么。根据大量出土文物显现,综合各种史料记载,运用大历史观探析,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这样的:
姬昌羑里七年之厄带给他的不是绝望,而是突破性的成长。脱羑里回毕邑后,姬昌更加淡定与从容。周革殷命的宏愿在姬昌这里始终没有变,这么浩瀚的工程,他身边不仅需要谋士,更需要师长、统帅级人物登场。在脱羑里的经历中,他已经觉察到这个重量级人物的出现,梦寐以求当即求见。
姜尚祖上曾是钟鸣鼎食之家,他接受过优质教育,天文地理兵法政事无一不通。后来家道贫穷,但绝非寒门子弟。年轻时事帝辛,让他看到殷商王朝的腐败;离朝歌游天下,让他看到民心向背的力量;隐居宁邑桑林,是他抱负天下,以待时机。姬昌拘役羑里,周人来访,他为姬昌脱羑里献计献策,立下汗马功劳。他是在寻找天下共主储君做“功课”。他是一个不贪恋权势的人,他要的不是高官厚禄,更不是晚年到西伯找份“工作”填补老来寂寞,而是寻求一份“兼利天下”宏伟事业。姬昌脱羑里,姜尚便在渭水岸边垂钓,“垂钓,意不在鱼;吾宁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专钓“大盖天下”“信盖天下”“恩盖天下”“仁盖天下”“权盖天下”“事而不疑”的“为天下政”者。
这一天终于到来。姬昌为了这一天也做足了“功课”: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终于见到了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的姜尚。二人相见,一见如故,又相见恨晚。二人相谈,情投意合,真诚以对,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直至取天下之境界。《六韬·文师》记载了这个场面:
姬昌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姜尚直言不讳,“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意思是说:他钓鱼钓的是“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志同道合的人。
姬昌略带试探性地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姜尚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钓鱼引申权术,姬昌恭谦问其详:“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姜尚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话题摊开了。姜尚要的是“为天下政”者的由衷表达,姬昌也言由心生,掷地有声地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姜尚听了姬昌中肯之言,看到了“取天下”愿景如日方升。不枉十几年周游九州各部落,寻找天下共主如愿似偿。肺腑直言,两人意气相投,谈天论地,直破天机。
姜尚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姬昌迫不及待地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姜尚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姬昌被姜尚所描绘的光明前景所鼓舞、震撼,看似强大的商王朝“以家为基础取国”的“一人之天下”,终将是日薄西山、来日无多。而尚默默无闻的“小邦周”,遵循“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虽征途漫漫,任重道远,却如日东升,前程远大。尤其是姜尚胸有成竹地阐明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样一个重要命题,并提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治国理念和从“仁”、“德”、“义”、“道”几个方面着手“天下归之”的施政方略,点亮了历史的天空。自己也曾有“群龙无首”的愿景,但路在何方一直困扰前行。姬昌情不自禁地再次拜谢姜尚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紧接着,姬昌又海誓山盟:“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姜尚与姬昌渭水相遇,一个是“制立周邦”为成就灭商大业,求贤若渴的明主,一个是胸怀治国经武的雄才大略“兼利天下”的民间奇才。他们都是河洛文化伏羲八卦的崇尚者、践行者。伟人聚首,智者相约,拉开了“周姬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的帷帐,历史天平向“周革殷命”倾斜,乾坤扭动,“天下之天下”乐章将伴凤鸣岐山旋律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