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观兵之后不到两年,一向高傲自信的帝辛在历史上显现出崩溃前的疯狂,一向保留着一个老派贵族荣耀与底线的比干血染了朝歌的残阳。
史学家认为,孟津观兵是压垮殷商残局的最后一根稻草。史料载商末朝歌风云很诡异。旱灾和饥荒笼罩着殷商国内,人心躁动;东进精锐在淮夷地区成效甚微;王廷内部喋喋不休的内讧愈演愈烈;旧贵族元老院的几位大佬不依不饶,公开而激烈的吵骂,大有逼宫的势头;微子启当仁不让,极力“劝谏”,着实给恼羞成怒的帝辛添足了火;长期积压商国政坛的矛盾到了激化的边缘,商都朝歌如同堆积遍地干柴,一触即燃!
商国政坛矛盾的两方代表,一方是帝辛,另一方是老臣箕子、比干、微子启,聚焦在“处死奸佞、回归旧法”。这两大矛盾既是神权王朝固有的“病灶”,也是帝辛有恃无恐做事,亵渎巫教文明的核心因素,无能加以批判地转化,综合力量撕裂,深陷于解体的巫风散漫的行为模式中。老臣箕子、比干、微子忧虑的大邦殷即将到来的厄运,正源于帝辛的行为被视为违背了旧天命说的合理内涵。而帝辛的“有命在天”“忽略祭祀”不是政坛矛盾的平衡,而是火上浇油。帝辛的“有命在天”其实是“有命在己”;“忽略祭祀”其实是忽略箕子、比干、微子启等老派贵族们的祭祀。神权王朝,夺人祭祀,犹如杀人,大恨也。子姓小宗们跟王权暴虐者唱对台戏,殷商面临一场王权崩溃前的疯狂在所难免。
“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说的是微子启觉察到帝辛这小子已经不可救药,彻底地疯了,便与箕子、比干两个叔父商议“弃暗投明”之事。两个叔父沉默不语,微子想以自杀谢国,箕子的“国治身世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一席话,让其幡然醒悟,便离开了殷都。
微子启作为先王长子,离开了殷都,如同一颗巨型深水炸弹,将大邑商炸了个天昏地暗。帝辛的理智瞬间崩塌,王权崩溃前的疯狂终于“开戒”了。乱臣贼子,当杀!贼叔,当诛。
比干与微子启虽然都是倒王派,但立场有所不同。比干本是才能突出且德高望重的先王之弟,本有望按兄终弟及制继承大位。帝乙活着的时候他不敢造次,到侄子上位,这股怨愤实在是难以收敛。反对帝辛,是这个侄子彻底用祊祭替代周祭,到头来几个老哥们连祭祀名单都上不去了,只能在天上喝西北风。革新显然是一副好牌,却让侄子胡乱折腾得稀巴烂。归根结底,比干仍是想要保住宗族利益,让殷商重回“正规”,宁为商国求一玉碎。而帝辛一味把反对他的长老们视为“障碍”,举起了的屠刀就不准备放下,一个愚蠢的决定杀了他的王叔,也害了他自掘坟墓,成为末代商王。
比干之死,鲜血浸染了朝歌的残阳。比干是商朝君主文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作为帝乙二弟、帝辛王叔、商国少师的比干,却被帝辛剖杀其身视其心于淇水河畔,其妻小亦被株连。箕之看到比干扑街的惨状后心生畏惧,立马削发佯狂,装疯卖傻。帝辛将其投入大狱。
看箕子、比干、微子谏帝辛的不同认识和结局,足以佐证帝辛的暴虐。一个雄踞东亚大陆五六百年的大帝国即将崩溃,新兴的周民族将取而代之,《左传》评为“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这固然精辟说的是一个因素,我更认为,帝辛做事有恃无恐,信仰缺失,战略眼光短浅,暴虐才是加剧他“损其身”的最重要原因。
商本来就不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商王不是部落联盟的公推领袖,也不是国家的宗教首脑。帝辛实际上就是子姓大族的族长。很多史料佐证,政坛矛盾没有影响到比干、箕子、微子启承认帝辛的族长地位,承认彼此间的血缘纽带;也没有影响到帝辛着实保持着对暴力机构的统辖。他们还是一个子姓,一家人,同一个梦想。政坛矛盾分歧,在商那时实际上就是“家务事”。假如没有血案发生,商国的命运应该都仍有转圜的余地。可历史没有假如,比干之死,箕之被拘,帝辛自掘坟墓,商国命运就彻底不可挽回了。
帝辛的暴虐,只顾沉浸在一时图快,却不懂“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当然,帝辛是不可能懂姜尚的“天下观”,他只知道“玄鸟生商”“有命在天”,天下就是他“一人之天下”。但历史是人民谱写的!帝辛“损其身”最要命的是箕子、比干两位长老分别担任“太师”“少师”这样的军队长官。商军将领都是子姓男儿,军中大批战士的名字是写在比干、箕子的族谱里的。现在作为家族长老的比干死了,箕子囚之为奴了,一些将领和大批战士效忠谁,都是未知数。那些留驻东夷的军队不要说调不回来,就算能调回来,帝辛有没有本事实现控制,也是未知数。这就是史学专家所言“国虽未崩,家已先裂”。
接下来,就是商国贵族的反噬风暴到来。据史料载,帝辛新任的“太师”“少师”出于不满与恐惧,也“弃暗投明”了。他们忠实地投入了周国的怀抱,还顺手带走了大邑商的祭器。正如上篇文章说的“商周成了商在明、周在暗的状态。可以说,商的王廷动向、兵力部署、军事计划,乃至贵族反对势力活动情况都摆在了姜尚的桌面上。”实际上大邑商的操作系统已被小邦周盗版了。“弃暗投明”的商人顺便把“硬件终端”送于周,就是上山纳个“投名状”而已!
比干血染朝歌残阳,是商周之变的拐点。姜尚和姬发是不会放过这个久盼来的机会。不过,这时的姜尚想的最多的是比干这位仁兄,他不会忘记他与自己有知遇之恩,且在落难之时是他搭救过自己。比干在姜尚心目中,是一位浩然正气的天下仁者,终将千古留名,同时,惋惜仁兄为帝辛小儿以死相谏不值。只见姜尚握紧重拳,重重砸在案头上,第一时间向姬发做出了终极通告:到朝歌去,给你比干仁叔墓头上添把土! (未完待续)
作者:舒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