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升
乙丑日,这是周军开始按计划接管整个城市的一日。一早,朝歌百姓出城以亡国之民的姿态列队迎接“王师”的到来。
随周军一同现身的还有微子,带着商国失却的祭器提前抵达,以子姓大长老身份代表商向周军献城。只见他赤裸上身,双膝跪地,尽显恭顺,左右各有一从人,一人牵着羊,代表“祀”;一人举着矛,代表“戎”,是谓国之大事皆付与,任新王发落。
姬发对这一天盼望已久,又觉得这一天来得太快。回想起昨日黄昏,朝歌鹿台上一场华丽的大火与一缕扶摇的青烟给帝辛画上了句号,曾是殷商王朝辉煌时光与温柔之乡瞬间仅剩下了一片焦朽。自己从废墟中找到了帝辛焦黑的尸体,搭弓射箭,连发三矢,而后用黄钺砍下了帝辛的脑袋,悬挂于太白旗之上。这里有宣泄父王七年羑里之厄和爷爷季历不明不白之死的怨恨,更有对所有的殷人的警示,打消他们轻举妄动的念头。帝辛既死,一个王朝大势已去,殷都留守的兵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自己没有兴趣驻扎在帝辛的王宫里,急需回同盟山联军指挥部听听师尚父、姬旦等意见,部署下一阶段的行动。
当晚,姬发一夜没有眨眼,天刚亮,就率军来到了朝歌城外。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朝歌百姓迎接“王师”和微子献城,姬发接受了微子的投降,率领诸臣子与众方国首领入城。城里的青铜、珠玉、女人、奴隶等战利品,姬发对这些毫不关心,他率群臣前往社坛承袭天命。这就有了史料记载姬发在殷都举行了简约的“社祭”场面。
大意是:第二天,武王派自己的手下清理道路,修缮祭祀土神所用的社坛和商纣的王宫。“社祭”仪式开始,由一百名大兵组成壮汉方阵,手持云罕旗开道,阵容整肃,代表着大周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后面是仪仗车方阵,王弟姬振铎(曹性之祖)担任车队长,头车载太常之旗,姬发在队伍中间,左右护法一个是手持大斧的姬旦,一个是手持小斧的姬高,侍卫站在武王两侧;跟在他们身后的是大宝剑方阵,由散宜生、太颠、闳夭等大臣组成,他们手持宝剑护卫武王。进了社庙,武王站在社庙的南面,大部队站在左边,左右护卫都跟随在他身边。进入社祭环节,四位提前在此等候的大佬为王递上了供品:毛叔郑捧铜镜所取之清露,卫康叔举草席,召公姬奭献彩色币帛,师尚父姜尚牵祭牲。随后史佚为王诵读祝祭神文,直言:“殷朝的末代子孙名叫纣,败坏了先王积攒的善德,轻慢天地鬼神,不去祭祀,祸害商邑的老百姓,他罪恶显著,都被天皇上帝知道了。”于是武王两次叩拜,高呼天帝圣明;神文再说:“秉承上天之命,推翻了殷朝政权,接受上天给予的圣明旨命。”武王又跪拜两次,然后 起身离开了社庙。
竖日,周武王在殷都举行了简约的“社祭”后,在处置商族遗民上采取不杀戳,只安抚。据《纲鉴易知录》载“封纣子武庚为殷侯,使管叔、蔡叔、霍叔监殷。”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纲》还载:“于是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财,归倾宫之女。”新王朝展示出“与天下同利者”的姿态,在“收拾民心”上做足了“功课”,使殷人大悦:“周武王对待仁人,连死去的都要为坟墓培土,活着的人就更不必说了。周武王对待贤人,连死去的都要表彰故居,在世的就更不必说了。周武王对待财物,连集聚的都发放了,免征赋税就更不必说了。周武王对待女色,连已在宫中的都放回父母家中去了,免征民女就不必说了。”
武王姬发一夜之间成为“天下共主”,看到竖日殷人大悦如此氛围,弥漫朝歌城内城外,心中却高兴不起来。高兴不起来,究其原因,不是师尚父按照事先的方略,联军随即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去征讨商的残部和忠于商的方国,消灭东夷的商朝残余势力;也不是弟弟姬旦抚恤战死英烈,慰籍部属,维持各部族长久支持和忠诚等;更不是派专人将商都中保存的、象征国家政权的镇国之宝,夏禹所铸的青铜九鼎迁到了周。那是什么?是武王姬发十分的重视人才,这点从他能坦然接受因谏言纣王不听才投奔他的“微子”就能看出来,同时在微子的举荐下,武王姬发听说箕之释放后在箕山,也不辞劳苦的来到了箕山。想要向箕子讨教治国的道理,箕子虽心有不平,毕竟殷商是自己的家呀,就这么让人给灭了,但是最终,还是将夏禹的《洪范九畴》讲给了周武王,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箕子明夷”。
箕之向武王姬发一讲五行;二讲五件事;三讲八种政务;四讲五种计时法;五讲建立最高法则;六讲三种德行治理臣民;七讲用卜筮来排解疑虑;八讲细致研究各种征兆;九讲用五福劝勉臣民,用六极惩戒罪恶。
五行是从前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将水火木金土五行的排列扰乱了。治理安邦的常理受到了破坏。是大禹继承父业,由堵为疏,治理安邦的常理因此确立起来。
五件事是态度要恭敬,臣民就严肃;言论要正当,天下就大治;观察要明白,就不会受蒙蔽;听闻要聪敏,就能判断正确;思考要通达,就能成为圣明的人。
八种政务是管理粮食、管理财货、管理祭祀、管理民居、管理教育、管理治安、接待宾客、管理军事。
五种计时法是年、月、日、观察星辰、推算周天度数。
所谓建立最高法则,就是确立天子的威仪,让天子成为百姓父母,不让臣民结党营私,不允许官员狼狈为奸。
三种德行是刚正直率、以刚取胜、以柔取胜。
五福是长寿、富贵、健康平安、修行美德、长寿善终;六极是短命夭折、疾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
武王姬发听的如痴如醉,心里揣摩,如此高手果然名不虚传,帝辛只因叔父指责他用象牙筷子吃饭,就投之大牢。真如天意!如果箕之能为我大周所用,那岂不更是一大美事?想法很美好,历史现实却很残酷。箕子不但婉拒了武王姬发的盛情邀约,而且还直接让门童送客了,武王姬发无奈,只能先行离开,打算改日再来拜会。让周武王没想到的是,这箕子在送他下山之后,就连夜收拾行囊细软,带着徒子徒孙以及家眷跑了,一路向东,横跨高山越过大海,逃向了朝鲜半岛。
历史就是这样,武王仁义,箕子也亲自传授武王治国的道理,又不愿出山,反而连夜逃走。这样,看似残酷,其实在大周处置商族遗民上,箕子东渡朝鲜带领着将近五千人的商朝遗民;再之纣子武庚为殷侯留下一部分,微子启分封商国带走一部分,就解决了处置遗民大难题。对于箕之来讲,“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尚书·微子》)既然身为商朝皇室子弟,而且又对殷商衷心耿耿,那么箕子自然是不愿意做新王朝的顺民的。就是周武王可以接纳箕子,但是不代表会接纳其他人,而这些商朝王宫贵族也不在少数,那可都是箕子的家人,总不能就那么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隐居的箕山也被周武王发现了,那也就只能是重新找寻一个地方了,箕子想来想去,也就只剩下和商朝还有着一点渊源的朝鲜半岛了。
武王姬发本着厚待商族遗民的政策,封箕子为朝鲜侯,并不把他当臣下看待。据说箕子在朝鲜立国四年后,箕子从朝鲜前来朝见周王。这成为历史佳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