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公立医院“国考”成绩?
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做些什么?
怎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这是始终摆在全体惠景人面前的艰难考验
也是我们矢志追求和不断奋斗的目标
带着这些目标,8月9日至10日,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勇军带队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参访学习。
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谭建中、吴名星,评审评价办、医务科、质控部、全科医学部、运营管理部、人事科、城市医疗集团办公室、住培办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01
【为什么去浙大二院?】
因为浙大二院是国内医院“顶流”。
浙大二院创建于1869年,连续五年位居三级公立医院“国考”全国前十,2022年度排名第4,“自然指数”全球最新排名第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连续13年全国领先,2023年蝉联全国第2,曾获中国质量奖、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等诸多荣誉。
也因为浙大二院率先探索“1+X”多院区发展模式,目前拥有解放路院区、滨江院区两大综合院区及肿瘤、心脑血管病、眼科三个专科院区,另有未来医学中心(萧山板块、柯桥板块)正在建设中。对市中心医院多院区发展和牵头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颇有借鉴之处。
02
【参观学习了什么?】
这几天,距离湘潭900公里的“火炉”杭州酷热难耐。而在浙大二院城东院区(肿瘤院区)的日间化疗中心,类似飞机头等舱设计的一个个化疗间,却为患者带来的是安宁舒适。
耳机、躺椅、儿童绘画作品……一个个细节都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而更让患者感到方便的是,化疗流程的优化改进。
所谓日间化疗,通俗来说就是肿瘤患者白天来医院化疗、晚上就可以回家休息的一种治疗模式,即恶性肿瘤患者可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和出院(最长不超过 48 小时),并且在院期间完成静脉或体腔等途径给予抗肿瘤药物的诊疗模式。
▲参观浙大二院日间化疗中心
这里正是市中心医院参访团此行的第一站。
不只化疗,在浙大二院很多手术都实现了日间诊疗,比如支架植入、胆囊疾病、声带息肉、关节手术等,甚至包括不少三、四级疑难手术,而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只需24小时左右。
数据显示,浙大二院日间手术量达到每年2.8万台,占全年手术量的30%,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为患者节约了时间,减轻了负担。
如此高效率的背后,需要有完善的全流程管理做支撑,这种全流程管理覆盖诊前、诊中和诊后各个环节。
▲浙大二院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名医馆候诊区
比如根据择期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浙大二院构建了三种入院模式——普通入院、预入院以及前文所说的日间手术。
而所谓的预入院模式是指医生开立预入院申请单,患者到入院准备中心办理预入院手续,按医嘱完成院前检查及评估,待安排床位后再入住病房。做到院前检查“一键开立”,入院手续“一窗办理”,院前准备“一站完成”,这大大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
市中心医院参访团一行先后实地走访参观了浙大二院城东院区、解放路院区和滨江院区,详细了解该院门诊、急诊、日间诊疗、病房、名医馆、药房、一站式服务、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多院区运营、人才引进和培育、科研教学、文化宣传等具体做法经验,并请相关专家授课座谈、答疑解惑。
浙大二院党政办副主任邓国芳介绍医院基本情况
浙大二院医务部副主任张涛介绍日间化疗中心情况
浙大二院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维娅讲授服务融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浙大二院日间手术中心护士长袁华娣介绍日间手术全流程一体化管理
浙大二院医务部常务副主任潘胜东介绍信息化病例质控和多院区同质化高质量发展情况
浙大二院人力资源部主任陆艳讲授人才引育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访团准备充分,结合实地参观和市中心医院发展实际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顾问、浙大二院原党委书记陈正英和专家们都耐心解答、倾囊相授,并欢迎今后多多加强学习交流。
吴勇军表示此次参访学习很有收获。浙大二院独创的“效率医疗”其核心内涵是以患者为中心,在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以最佳质量、最短时间、更低费用,达到最优疗效,并服务更多患者。在医改走入深水区的当下,其垂直化、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用效率换空间的示范,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03
【打算怎么干?】
这次组团参访学习之前,在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平等专家帮助下,市中心医院和包括浙大二院专家在内的许多业内大咖已经有过多次专项辅导和学习交流。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市中心医院初步明确了5大项目:即四级微创手术提升项目、日间手术项目、肿瘤综合管理项目、科研提升项目、五级电子病历提升项目。
五大项目如何实施?这次参访学习正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仰望“天花板”,还要踏实干。
在8月12日召开的市中心医院多院区晨交班会上,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在听取评审评价办关于这次参访学习的汇报后,他要求全院干部职工增强主动性、系统性、创造性、前瞻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清单式”推进五大项目,奋力实现医院“国考”成绩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作者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