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升
哪咤被演绎成魔童,那是《封神演义》把他妖魔化了。在《一万个中国常识之哪咤的身份演变》中,惊呼“哪咤的爸爸,竟不是托塔李天王。”其实,哪咤和李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是国家英雄,根本不在一个朝代。
哪咤,是商末冀州宁邑(今获嘉)人。因武王伐纣投奔西岐,在牧野大战中作战勇敢,杀敌无数,立下奇功。不曾想,为营救随他上战场的几个要好伙伴,不幸阵亡。战后,姜子牙因哪咤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丹河(今获嘉县安村北)玩耍,就在这里为哪咤垒冢封神,封哪咤为“元武将军”。后人称作“元冢”,至今尚在。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他是陜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一个商,一个唐,怎么会成父子呢?只不过是魔幻文学作品演义而来而已。譬如,在电影、电视及戏剧舞台上人们认知的哪咤,是右手握乾坤圈,左手执火尖枪,脚踩风火轮。这是当年许钟琳写《封神演义》在获嘉采集神冢传说中的原型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而真实的哪咤是获嘉民间生活中的哪咤。
流传下来的哪咤的父亲,姓李,名晟,是获嘉人。在商朝末年,因烧制陶器大获成功,被帝辛封为地方小诸侯,得号“清王”,人称李清王。其祖李力,做过颛顼帝的陶正。制陶乃是李氏家传,到了李晟这一代陶艺更精。并且,还是武术世家,祖上所传武艺,威震四方。
哪咤的母亲傅氏,是个贤惠善良的好女人。四十一岁得子,父母亲都喜出望外。哪咤自小就爱使枪弄棒,家传的拳脚武艺学到了不少。他八岁那年村里连续发生几件事,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商王暴政刻骨仇恨。
那是孟春三月,一夜,哪咤听母亲问父亲:“东村亲戚宁氏家六个月身孕的儿媳,被官兵抓走,后来怎么样了?”李晟说:“可怜啊,帝辛和妲己猜测胎儿性别,在王宫剖腹了!”哪咤听后将牙齿咬得嘎嘎响。
那年四月,哪咤正在村北玩耍,忽见老卜家浓烟滚滚,哭成一片。原来是商兵抢走了老卜家的几担谷子和几车谷草,还放火烧死了卜氏全家。夜里跟父亲提及此事,李晟气愤地说:“无道昏君啊,前几年逼反了北伯候,东伯候、南伯候,都无一幸免。怎耐商王兵多将广,粮仓丰足,仅存在共山山洞中的粮草,也够几十万大军吃用几年。上苍啊,咋不天火烧了这些粮草,咋不天雷劈死这个暴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火烧商王粮草的计划在哪咤心中迅速形成。入夜,他偷偷跑出来,来到大街上,一个呼哨,几十个小伙伴围在哪咤身边。听说哪咤要求烧暴君粮草,一个个摩拳擦掌。哪咤说粮草地离咱这儿一百多里,又要翻山越岭,你们只去为我找火镰火绳,猪油羊脂就行。
半夜,哪吒告别了众伙伴,一路向东北太行山方向,见山翻山,遇岭越岭,黎明时分翻过一座高高的山,进了一个长长的峡谷。峡谷宽四五十丈,长的眼望不到头,中间一条两三丈宽的车道,道边是四排谷草垛,一垛连一垛直到山谷尽头。垛宽四五丈,高四五丈,长四五十丈,垛的是整整齐齐,盖的是严严实实。两侧山边是一排人工山洞,三丈多高,两丈多阔,大门紧闭存的应该是军粮。哪吒占领了制高点,审视重兵把守,寻找破绽。只见哪咤口中振振有词:“暴军粮草,烧!”路边找了根搭顶棚的粗竹竿,在细头垛了几脚,撕开两半儿,每节塞一把乱草,添一把猪油羊脂,火镰一打,火绳一引,顿时成了一个巨型火把,不,是一支特大的火矛,哪吒挥舞这火矛,刺向谷草垛,只见刺着者火起,拔出者留油,真是火山晓油啊!你看那哪吒闪跃腾挪,形如脱兔,敏如骁猿,把对暴君的仇恨,都聚集在点火烧粮草上。
再看峡谷口,那真是苍天有眼,地公有情,一阵阵七八级东南风刮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陈年旧粮,多年干草,整个大峡谷成了一片火海。四条长草垛像四条大火龙,左右奔突,上下翻腾,连两边的山石都烧红了,烧崩了。那两千守护粮草的兵丁,朦胧中惊醒,如此火势,谁敢近前半步?只见那守护的千夫长龙三跪在地上哭诉:“苍天啊,四十里粮草大营,千石军粮,万车马草,顿成灰烬,天要灭商啊!”
中午时分,忽见一大汉头顶湿麻袋,身披湿麻袋,从布满灰烬的大路中冲出来,跃身踩着众军士的头肩,三步五步,奔向西南。等众人醒过神来,乱声说:“放火的,放火的!”有人说:“是李晟家的哪咤!”千夫长龙三说:“追!追!”几十辆战车一千多士兵一起追去。
午时已过,骄阳似火。哪吒顺着太行山前的山间小路拼命奔跑,遇的画岭,遇涧越涧,只见那圆圆的脑袋,矫健的身影,在山前的树丛中、沟壑间时隐时现。这下可苦了那群纣王兵士,在头目的催促下,舍命往前追战车上驭手狠抽马匹,匹匹战马像刚从水中捞出一样。由于山路崎岖,战车颠簸,车上军士一个个像西瓜一样抛来滚去。那些步行的士兵更是可怜,衣湿透了,鞋跑丢了,体弱的累死了,体壮的也累得丢盔撇甲,哭爹叫娘。
从午时追到未时,从未时追到申时,从太行山东一直追到太行山南。看看太阳行至西山,却不见了哪吒踪影。原来哪吒已早半个时辰逃到了丹河边,看看那滔滔的丹河水,心想不能回家,索性就躲在河边的荷叶丛中歇会儿。谁知他一坐就睡着了。要知道那哪吒已一天一夜没合眼,没歇脚了,一个八岁的孩子,就是铁人也会累趴下的。
纣王兵士在千夫长龙三的指挥下,紧赶慢赶,累死累活,终于赶到丹河岸边。眼前丹河滔滔,波赶浪涌,一片几顷大的莲花湾,荷叶翻滚,却怎么也找不到哪吒的踪迹。
话说李晟见哪咤一夜未归,一定凶多吉少。从小伙伴中得知哪咤去火烧商为粮草,便收拾家什准备带傅氏找儿子离家出逃。谁知龙三派人先来了一步,将哪吒的母亲绳捆索绑的推到了丹河边。凶残的龙三抓住傅氏夫人一刀刺入胸部,可敬的傅氏夫人顿时倒在血泊中,“哪吒我儿,找你爹保你性命!”。哪吒在荷塘深处听到母亲一声惨叫,脑袋都气炸了,嚯地站起,对外喊:“贼将你狗胆包天,竟敢害我老母!”
龙三听到哪吒声音,丢下傅氏,深一脚,浅一脚,冲向荷塘深处,来寻哪吒。也是龙三作恶多端,命当该绝,也是龙三立功心切,自寻末路。当龙三看到哪吒身影时,那哪吒双目如炬,眼眶爆裂,恨得眼珠都凸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小哪吒一个飞旋扫堂腿,那龙三被扫起五尺多高,重重跌在泥洼里,他那双脚,已被哪吒生生地从从小腿上踢扫下来,只有侧边肉皮牵连。那哪吒又上前一步,捡起龙三的刀,一脚踏在龙三的胸口,提刀割下他的双脚,扯住腿上的肉皮,“嗨”地一声,只两下,撕掉了龙三从腿到头的人皮,又蹲下一根一根抽他的筋,以解心头之恨,以报杀母之仇。
丹河岸边的士兵,不见龙三身影,纷纷向荷塘深处包抄过来,终于发现哪吒还在咬牙切齿地一根一根地抽龙三的筋。众军士一声呐喊,千刀齐下。只见哪吒一个鹞子翻身,投入丹河中,再没了踪影。滔滔丹河水,粼粼黄沙滩,只有一片红红的荷花,对着青天白云。
原来是哪咤在丹河水中,一个“起没影”,躲过敌军的追杀,上岸找父亲逃命去了。
李晟与哪咤相遇,失媳、失母仇恨涌上心疼,父子俩抱头大哭。但这已经不是久留之地了,二人双双投西岐去了。
后来,哪咤成了姜子牙的得力干将,随武王参加了牧野之战,就有了上文述说的一幕。
尽管民间“野史”没有“正史”那么受历代君王大臣、达显贵人以及无数文人骚客的关注,但哪咤确有其人,而且是中国的!正如姜太公“封神”是所说:“哪咤烧了帝辛万囤粮草,等于破了殷商半壁江山,灭商兴周立了大功。”